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学习目标】1.准确理解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运用图示分析大气热力环流及风的形成过程。2.通过实验活动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能运用图表探究和总结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预习案】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如图所示)1.太阳暖大地: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一部分能量被大气__________、__________而削弱,大部分太阳...
如图1如图2第29课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一、基础知识过关1、大气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2、大气的受热过程:(1)穿过大气层。大气对有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大气吸收的能主要转化为能。(2)到达地表,其中部分被反射,部分被吸收。地表吸收的能部分转化为能,部分转化为能储藏于生物体内。(3)地面吸收增温的同时,再把热量传给。3、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被大气削弱的,地球表面吸收的太...
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2-4课时一、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二、课件:《大气运动》.ppt三、学习活动过程:接受老师的信息做一做,看会不会?请记录你的问题和创意!(第一课时)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根本原因——受热不均;1、绘制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请标出近地面的气温、气压差异和近地面风向;1、教师巡视完成情况;2、抽两份作业集体批热力环流地面受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大气水平运动在气压梯...
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题目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第1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2.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征及代表岩石。3.运用示意图,说明地质循环及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学习疑问学生填写学习建议学生填写【相关知识点回顾】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2、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知识转接】1、地球的表面形态【预学能掌握的内容】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1)概念:具有确定化学...
成才之路数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A版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Ⅰ)第二章1972年先后在湖南省长沙市郊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三座汉墓.时逾2100多年,墓葬主人完好无损,这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判断出古墓年代的最直接的方法可以用14C标定法,14C是放射性元素,半衰期5730年.墓葬主人和一些随葬物品由于没有了生物呼吸作用,14C不再产生,且原有的14C会自动衰减,根据古墓中随葬物品的14C含量就可以知道这些东西与世...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学习目标】1.运用你所搜集的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处于不断变化之中。2.能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能说出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人们面对气候变暖采取的应对措施。【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1.感知教材:整体把握课本,将你理解的主干知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画一幅知识结构图。2.识记教材:(1)阅读P46图2.28,分析在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全球气温有怎样的变化趋势。(2)...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时1课型习题教学重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教学难点体温与水盐调节的分析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基础和认知特点及教学经验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画出出体温与水盐调节过程二.能力目标应用体温与水盐调节过程解决实际问题理由: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教辅教学环节教学内...
第三节细胞质【目标解读】1、描述各种细胞器的结构特点,2、说出不同细胞器的主要功能【自主学习】1、细胞质包括哪两部分?2、核糖体的组成?种类?功能?3、内质网分为哪两类?这两类内质网功能有何区别?4、高尔基体结构?功能?5、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6、叶绿体的分布、结构和功能?7、液泡的分布、结构和功能?8、中心体的分布、结构和功能?9、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思考:1、说出下图所示各结构的名称,并回忆其功能1请回...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2.1.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目标】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教学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难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具】【教学过程】1.思路: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化合物能与某些化学试剂产生特定的2.实验原理:(1)还原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斐林试剂砖红色↓(2)淀粉+碘—→蓝色...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测评一、选择题:1.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传导时不会发生的是()A.电流的产生B.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C.膜电位的变化D.突触处发生的信号转化: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2.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A.①→④B.②→③C.③→②D.④→①3.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
阶段1阶段2阶段3学业分层测评2.2.3待定系数法1.了解待定系数法的概念,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重点)2.掌握待定系数法的特征及应用,了解待定系数法在函数中的应用.(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待定系数法阅读教材P61~P62“例1”以上部分内容,完成下列.一般地,在求一个函数时,如果知道这个函数的__________,可先把所求函数写为__________,其中______待定,然后再根据题设条件求出这些__________,这种通过求待定...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课题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课时1课型新授教学重点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简单分类依据:考纲了解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的含义教学难点酸、碱、盐、氧化物等之间的转化关系依据:‘酸、碱、盐、氧化物等之间的转化关系’是本节课重点内容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简单分类2酸、碱、盐、氧化物等之间的转化关系二、能力目标运用酸、碱、盐、氧化物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理由:依据...
常见天气系统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知识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如《常见的天气系统》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内容。这节课很多的知识学生在生活或者在电视上都能够经常接触到。天气的阴晴、冷暖学生司空见惯了,也切身感受到,但未必能掌握其变化规律。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天气变化规律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运用了三个教学方法:第一,联系生活。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放一段学生天气预报视频,学生看...
化学反应速率一、化学反应的速率㈠化学反应速率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物理量,常用单位时间内来表示符号:表达式:单位:注意:⑴反应速率为速率,取值⑵同一反应,如果用不同物质表示,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指明⑶比=比=比例1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N2+3H22NH3。起始时,N2、H2的浓度分别为1molL—1和4molL—1,2s末,测定N2浓度为0.9molL—1,则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
2.3.3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与度量公式预习课本P112~114,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是什么?(2)如何用坐标表示向量的模、夹角、垂直?[新知初探]1.向量数量积及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设a=(a1,a2),b=(b1,b2)(1)数量积ab=a1b1+a2b2.(2)若a,b为非零向量,a⊥b?a1b1+a2b2=0.[点睛]“”记忆口诀: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可简记为对应相乘计算和.2.三个重要公式22(1)向量的长度公式:已知a=(a1,a2),则|a...
B①②③②①⑤⑥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④第二节水的运动第一课时:《水循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类型、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以及水循环的重要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各种水循环类型的示意图,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练的表述水循环的过程;能够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德育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通过问题讨...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学习目标1.掌握鲁尔区兴起的优势区位条件。联系科技、能源、工业发展史,理解鲁尔区衰落的原因。2.运用地图指出鲁尔区煤炭分布与铁矿石的来源,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不同时期煤炭资源对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能力。3.通过学习,树立学生的资源与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学习内容预习案预习案【使用说明及...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与风带(共4课时第4课时)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3题城市①②③平均气温℃1月511217月292726平均降水量(mm)1月477517月15056101.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A.上海莫斯科孟买B.上海罗马孟买C.北京罗马雅加达D.北京莫斯科雅加达2.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A.大陆西岸B.大陆东岸C.大陆内部D.赤道地区3.城市①所处自然...
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2.3双曲线2.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1.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难点)2.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重点)3.会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双曲线的定义阅读教材P39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定义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________等于常数(________|F1F2|)的点的集合.2.符号表示||MF1|-|MF2||=2a(常数)(0<2a<|F1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