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七大高频考点例析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模块综合检测考点七1命题及其关系高考七大高考点例析考查方式以四种命题,逻辑联结词为主要内容,考查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及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属容易题.备考指要1.要掌握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是等价的,对某些命题的判断可以转化为判断其逆否命题.2.命题p或q中,p,q有真则真;命题p且q中p,q有假则假.2[考题印证][例1](2012重...
第三章第一节学之窗师之说考之向知识点一梦之旅考向一考向二知识点二12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内含有电子,而光谱的发射似乎与电子的行为有密切关系。在这以前,人们对原子的内部状态一无所知,只能把原子看成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而在发现电子、确证原子可分之后,才有可能真正建立原子结构的模型,探索原子结构的理论,从而对光谱的发射和其他原子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物理学家们根据自己的实践和见解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种不同...
1§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第1课时求值问题2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平方和关系公式表达语言叙述平方关系.同一个角α的正弦、余弦的等于1商数关系.同一个角α(α≠kπ+π2(k∈Z))的正弦、余弦的等于α的正切商sinαcosα=tanαsin2α+cos2α=131.如何理解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中“同角”的含义?提示:“同角”有两层含义.一是“角相同”,二是对“任意”一个角(在使函数有意义的前提下)关系式都成立,与角的表达式无关,如sin2...
3.2.2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12主题1复数的乘法1.多项式(a+b)(c+d)的运算结果是什么?提示:(a+b)(c+d)=ac+ad+bc+bd.32.在研究复数的乘法时,我们注意到复数的形式就像一个二项式,类比二项式乘二项式的法则,若z1=a+bi,z2=c+di(a,b,c,d∈R),则z1z2的结果是多少?提示:复数的乘法可以按照多项式乘法的运算方式来实施:z1z2=(a+bi)(c+di)=ac+adi+bci+bdi2=(ac-bd)+(ad+bc)i.43.多个复数的乘积运算遵循怎样的运算法则?提示:多个复数的乘...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并能够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目标导航0102如何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能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现状。03探究学习一什么是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河流石油煤炭森林草原鱼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天然存在的,未经人类加工的,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水稻收割后,在耕地...
§3二倍角的三角函数(二)第三章三角恒等变形1学习目标1.能用二倍角公式导出半角公式,体会其中的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思想方法.2.了解三角恒等变换的特点、变换技巧,掌握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思想方法.3.能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对三角函数式化简、求值以及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和一些简单的应用.2题型探究问题导学内容索引当堂训练3问题导学4知识点一半角公式我们知道倍角公式中,“倍角是相对的”,那么对余弦的二倍角公式,若用2α替换α...
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情景导入先思考思考探究:该图反映了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是什么?解决措施有哪些?提示:主要反映了水资源短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提高用水效率;重视节约用水;注重水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和利用。2一、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措施内容开源修筑水库________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______海水淡化人工降雨节流农业改进________,降低...
4考点二2[真题发掘•知识串联]课时作业目录CONTENTS1考点一第9讲镁、铝及铝的化合物考点三35【考纲要求】1.掌握镁、铝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2.掌握铝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巩固教材知识]1.物理性质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密度、硬度均较小,熔点较低,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延展性。2.化学性质考点一|镁的性质及应用(基础送分型——自主学习)注:Mg3N2极易水解,其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
第三章§1椭圆1.2椭圆的简单性质(二)1学习目标1.进一步巩固椭圆的简单性质.2.掌握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等相关知识.2题型探究问题导学内容索引当堂训练3问题导学4思考1知识点一点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判断点P(1,2)与椭圆x24+y2=1的位置关系.答案当x=1时,得y2=34,故y=±32,而2>32,故点在椭圆外.5思考2类比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你能给出点P(x0,y0)与椭圆x2a2+y2b2=1(a>b>0)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吗?答案当P在椭圆外时,x20a...
考纲内容1.知道固、液和气三种物态.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液体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理解各种物态变化过程的特点,并能用其来解释生活实例.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懂得节约用水.考查情况2017广东实验题2分广州填空题2分广东综合题6分广州填空题3分考查情况2016广东填空题2分广东填空题3分广州选择题3分、填空题1分揭阳选择题3分2...
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学习目标核心提炼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心,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及方向。3个概念——力、重力、重心2个表示力的方法——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4种基本相互作用2.掌握用力的图示表示力的方法。3.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4.理解力的概念及力的两种作用效果。2一、力和力的图示阅读教材第51页的“力和力的图示”部分,知道力的两个作用效果,结合课本图3.1-2体会作力的图示的几个要素。1.运动状态变...
第3章§3.1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5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学习目标1.理解空间向量坐标的概念,会确定一些简单几何体的顶点坐标.2.掌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规律,并会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共线或垂直.3.掌握空间向量的模、夹角公式和两点间距离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相关问题.题型探究问题导学内容索引当堂训练问题导学知识点一空间向量的夹角1.文字叙述:a,b是空间两个非零向量,过空间任意一点O,作=a,=b,则叫做向量a与向...
第1课时变化率问题、导数的概念1[核心必知]1.预习教材,问题导入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P72~P76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2(1)气球膨胀率气球的体积V(单位:L)与半径r(单位:dm)之间的函数关系是V(r)=43πr3,如果将半径r表示为体积V的函数,那么r(V)=33V4π.①当空气容量V从0增加到1L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提示:r(1)-r(0)1-0≈0.62(dm/L).3②当空气容量V从1L增加到2L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提示:.③当...
章末盘点第三章原子核知识结构图示专题归纳例析阶段质量检测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12原子核原子核的组成质子中子核子——核力原子核的衰变三种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衰变分类α衰变:AZX→A-4Z-2Y+42Heβ衰变AZX→AZ+1Y+0-1e衰变规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半衰期意义:表示衰变快慢公式:m=m0...
1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2课程标准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2.学会判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重难点)3.结合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状况、主要特点及其形成条件。(重难点)4.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影响农业...
函数误差随机误差的合成系统误差的合成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合成误差分配微小误差取舍准则最佳测量方案的确定第3章误差的合成与分配合肥工业大学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引例一:要求测量一长方体体积,V=abc。Vcba,,?引例二:用普通托盘天平和砝码称一钢球质量m。m人砝平,,?误差合成:多项误差总误差引论直接测量:直接用仪器测得被测量,不需将被测量值与其它实测量值进行某种函数关系的计算...
第三章化工过程系统动态模拟与分析3.1化工过程系统的动态模型3.1.1化工过程系统的动态特性3.1.2化工过程系统的动态模型3.1.3确定性动态模型的数学处理3.2连续搅拌罐反应器的动态特性3.2.1动态数学模型3.2.2模型的数学处理与应用(Ⅰ)3.2.3模型的数学处理与应用(Ⅱ)3.3精馏塔的动态特性3.3.1动态数学模型3.3.2模型的数学处理与应用3.4变压吸附过程的模拟与分析3.1化工过程系统的动态模型3.1.1化工过程系统的动态特性•动态特...
二、多个观测值线性函数的协方差阵,nX1、1nXnnDXX观测值其数学期望和方差分别为若有X的t个线性函数0221120222212121012121111tntntttnnnnkkXkXkXZkXkkXkXZkkXkXkXZ求:ZnZZ,,,21的方差和它们之间的协方差解:这t个线性函数可以改写为101ttnnntKKXZ00)(()KKkEKXEZX())]())([(TZZEZZEZEZDTTXXKXKEX)])([(TKDXXK协方差传播率的一...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第一节:空气与氧气1.常见气体和物质的检验①二氧化碳(CO2)的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氧气(O2)的检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③水(H2O)的检验:能使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2.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稳定的。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N2)和氧气(O2)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3.空气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