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概率3.1.2概率的意义第三章概率1.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概率的意义.2.会用概率的意义解释生活中的实例.3.了解“极大似然法”和遗传机理中的统计规律.1.概率的正确理解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与否是随机的,但随机性中含有_________,认识了这种随机性中的_________,就能比较准确地预测随机事件发生的_________.规律性规律性可能性3.决策中的概率思想如果我们面临的是从多个可选答案中挑选正确答案的决策任务,那...
第2节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第3节平衡的稳定性(选学)第四章物体的平衡11.应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解决平衡问题.2.知道处理共点力平衡时常用的方法和基本思路.第四章物体的平衡2一、关于移动货物箱的疑问如图所示,货箱重力为G,F为它受到的拉(推)力,N为地面支持力,f为摩擦力,货箱受到四个共点力的作用.若它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在向前拉的情况下,向前的拉力是_________,地面的支持力是______,摩擦力是_________,...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1西夏契丹(辽)北宋回忆: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那几个少数民族政权?2西夏金蒙古31、蒙古族的兴起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曾经战争不断。4内——各部混战{12世纪时蒙古的社会状况蒙古统一前,草原上的争战情景:星天旋转,诸国争战,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谢再善译《蒙古秘史》谁来结束了这种战争不断的局面?外——女真压迫5“一代天骄”的崛起铁木真6...
乡愁余光中小时侯后来呵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这头我在外头母亲在那头母亲在里头长大后而现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大陆在那头1春酒(台湾)琦君21、领会文章的情感,感受作品的意蕴。2、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学习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培养爱国念家之情。学习目标3琦君,现当代著名女作家...
古诗苑漫步1导入同学们,很小我们就接触了古诗,从古诗中我们感受了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孟浩然的清新,王安石的超拔,白居易的平易通俗,王摩诘的诗情画意。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背诵古诗,如同面对良师益友,可以聆听教诲,可以受到熏陶,如同在花海中徜徉,可以感觉艺术奇葩的芳香,得到艺术雨露的滋润。2过年时,我们吟:过年时,我们吟:“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声中一...
第三章生物群体的动态平衡课时2种群数量的变动、种群数量的调节与平衡1第三章生物群体的动态平衡1.明确种群数量变动规律。(重点)2.能够解释种群数量变动曲线。(难点)3.理解K值的含义及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4.掌握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各种因素。2充足一、种群数量的变动1.种群的指数增长(1)条件:食物______________和其他条件适宜。(2)图像3(3)规律:Nt=N0λt种群的起始数量单位时间N0:____________________λ...
报任安书司马迁1字音头抢地(qiāng)伏法受诛(zhū)暴肌肤(pù)鞭棰(chuí)圜墙(yuán)占卜(bǔ)囹圄(língyǔ)槛(jiàn)缧绁(léixìe)愠色(yùn)倜傥(tìtǎng)2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的行文特点: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2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3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3解题•“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3.2直线的方程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第三章直线与方程1.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直线的斜截式方程.2.结合具体实例理解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概念及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的含义.3.会根据斜截式方程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类别点斜式斜截式适用范围斜率存在已知条件点P(x0,y0)和斜率k斜率k和在y轴上的截距b类别点斜式斜截式图示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截距直线l与y轴...
2文本研读课Unit5NelsonMandela----amodernheroPeriod1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彷佛带点唏嘘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年月把拥有变做失去疲倦的双眼带著期望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Step1Lead-in2HeisformerPresidentofAfricanNationalCongress.(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ANC)FirstBlackPresidentofSouthAfricaGuesswhoheis!Hefoughtfortheblackpeopleandw...
雪1第一课时2情景导入江南的雪3情景导入北国的雪4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磬口()忙碌()脂粉奁()灼灼()嘻笑()褪尽()朔方()凛冽()5检查预习参考答案磬口(qìng)忙碌(lù)脂粉奁(Iián)灼灼(zhuó)嘻笑(xī)褪尽(tuì)朔方(shuò)凛冽(lǐnliè)6检查预习2、解释下列词语。博识:凛冽:天宇:精魂:升腾:7检查预习参考答案博识:见识广博。凛冽:刺骨的寒冷。天宇: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精魂:精灵,魂灵。升腾:(火...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一)能量流动的过程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1.能量流动的起点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3.能量流动的途径(渠道)4.能量流动的过程5.能量的散失食物链和食物网呼吸作用过程234(二)能量流动的特点1、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总量的百分比?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总量的百分比?2、流入某个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能百分之百...
第二专题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了解知识领域《史记》是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它对后世史学与文学影响深远,所以鲁迅赞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计五十余万字。“本纪”是帝王的传记,帝王是统理国家的最高首脑,名之曰“本纪”,显...
第16课抗日战争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目标导航]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学习目标1.识记侵华日军的罪行,认识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原因及重要影响。3.理解、掌握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在正面、敌后、国外战场的抗战概...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1.通过实例理解集合的有关概念.2.初步理解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3.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4.了解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1.元素与集合的概念(1)元素:一般地,把___________统称为元素.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2)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______叫做集合(简称为___).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
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1.掌握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2.理解艺术家的执着追求和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及对生活的热爱。3.探究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一、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1.新古典...
第一章静电场第3节电场电场强度和电场线1第一章静电场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了解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2.理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及其方向的规定,能用定义式E=Fq进行有关的计算.(重点)3.能推导点电荷电场强度的表达式,并能在计算中运用它.(重点)4.知道电场线以及如何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的大小和方向,会用电场线描述各种典型电场.(难点)2一、电场1.本质和性质2.静电场:____________产生的电场.静止的...
3.2均值不等式1如果a,b∈R,那么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证明:222)(2baabba0)(0)(22babababa时,当时,当abba2221.指出定理适用范围:Rab,2.强调取“=”的条件:ba重要不等式:2如果a,b∈R+,那么abba2(当且仅当a=b时,式中等号成立)证明: 22()()2abab∴abba2即:abba2当且仅当a=b时abba2均值不等式:3注意1.适用的范围:a,b为非负数.2.语言表述...
习题课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典型问题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1.v-t图象(1)在v轴上的截距表示t=0时的速度.(2)v-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3)“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无论何种图象,弄清其物理意义及所描述物理量的变化特点至关重要.22.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F=ma或a=Fm.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常用...
咬文嚼字朱光潜1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等。作者介绍2学习目标1.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2.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从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3.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4.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3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B.形容...
雪鲁迅1展示课前搜集的描写雪的诗词名句。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表现了对雪的赞美。表现了深刻的哲理。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表现了北方美丽的雪景。2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鲁迅的《雪》,探究一下鲁迅笔下的雪表现了怎样的感情?31、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作者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