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制取氧气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1常考透视3.2制取氧气常考1能说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出题角度】从实验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等方面综合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典例如图3-2-12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23.2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相比,...
1考点一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4.稀有气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可用作__________________氦、氖、氩、氪、氙、氡成分稀有气体其他体积分数N2O2CO278%21%0.03%0.94%0.03%2.空气中O2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氧气主要用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3.空气中CO2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其可用作_______________。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含碳燃料的燃烧气体肥料、灭火保护气、多用途光源1.空气中N2的主要用作______...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2制取氧气1新知学习问题导学互动探究课堂反馈第2课时高锰酸钾制氧气2问题导学3.2制取氧气3新知学习3.2制取氧气知识点实验室制氧气(二)一、高锰酸钾制氧气1.实验原理:加热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物的状态是________,反应条件是________,因此可确定反应的发生装置如图3-2-加热固体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43.操作...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新知学习问题导学互动探究课堂反馈2问题导学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3新知学习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知识点一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氧气是______色、______气味的气体。2.密度: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稍________。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无无大4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4.三态变化(0℃、101.3kPa)5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互动探究探究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情景展示]63....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2制取氧气1新知学习问题导学互动探究课堂反馈第1课时过氧化氢制氧气2问题导学3.2制取氧气3新知学习3.2制取氧气知识点实验室制氧气(一)序号操作图示实验操作现象推断(1)①用量筒量取4mL过氧化氢溶液加入试管中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无明显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氧化氢常温下不易分解产生氧气43.2制取氧气(2)①另取一支试管,装入少量二氧化锰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无...
第三节氧气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第1课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新知学习互动探究课堂反馈新知导入2新知导入第三节氧气3新知学习知识点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物质的思路分析1.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______________,即在实验室条件下(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2.需要研究制取气体应采用的_________,包括气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化学反应原理收集装置实验装置发生装置3.需要研...
第8讲空气氧气11.(2017重庆A)大山深处空气清新,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A.78%B.21%C.11%D.58%A22.(2017江西)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B33.(2017重庆B)使用下列交通工具出行,环境污染最大的是()A.氢能源车B.共享单车C.电动汽车D.柴油汽车4.(2017聊城)2016年度,聊城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同比增加29天。为使我市人民生活环境更美好,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为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
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1常考透视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常考1能说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正确描述氧气的化学性质。【出题角度】描述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或者对给出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判断。2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典例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压强为101kPa,氧气在-183℃变为淡蓝色液体C.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D.氧气极易溶于水D33...
表C1-3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气化(703)交底部位氧气管道安装工程编号05023-703日期2009年月日一、工程概况:气化框架的氧气管线是由空分系统来的高压氧气,入气化炉的燃烧室内与水煤浆进行氧化反应。因氧气的性质,其管道安装具有特殊性,因而在施工中有一定的高要求,为保证氧管道的施工质量,在管道安装前特编制此技术交底指导现场施工。二、工程特点:1.1.1氧气管道内壁质量要求严格,必须保持内壁光滑清洁,特别是里口焊缝...
。SH/T3543-G111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单元名称:技术文件名称氧气管道施工技术交底日期2017年03月12日主持人交底人参加交底人员签字精选资料,欢迎下载。工程概况:一、在本工程装置管道施工中,氧气管道作为工艺安装的重中之重,也是管道焊接的难点。相对其他管线介质和材质来讲,在施工中要求较高,此次作为本工程第一个开始干氧气管线的队伍,势必引起监理和业主的高度重视,在施工中积极配合各方面的检查,既然开始做,咱...
1/19现代飞机结构与系统现代飞机结构与系统座舱环境控制系统座舱环境控制系统第五节飞机氧气系统OxygenSystem2/19现代飞机结构与系统现代飞机结构与系统座舱环境控制系统座舱环境控制系统6.56.5飞机氧气系统飞机氧气系统正常情况下座舱所需氧气来自于哪里?正常情况下座舱所需氧气来自于哪里?外界大气外界大气座舱空气座舱空气增压3/19现代飞机结构与系统现代飞机结构与系统座舱环境控制系统座舱环境控制系统6.56.5飞机氧气系...
氧气吸入法氧气吸入法专业知识讲座1/198-2操作目标经过给氧,提升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缺氧状态,促进组织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一个治疗方法氧气吸入法专业知识讲座2/198-3缺氧程度判断程度PaO2(kPa)SaO2(%)症状给氧轻度>6.67(50mmHg)>80无发绀1-2升/分中度>4~6.67(30-50mmHg)60~80发绀呼吸困难2-4升/分重度<4(30mmHg)<60显著发绀呼吸困难三凹症4-6...
九年级化学能生成氧气的化学反应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条件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2KClO32KCl+3O2↑氯酸钾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氯化钾白色固体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黑色固体不溶于水。课本上册P38、P99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2KMnO4K2MnO4+MnO2+O2↑高锰酸钾俗称灰锰氧,深(暗)紫色晶体易溶于水,锰酸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黑色固体不溶于水。课本上册P38、P54、P98、P1003、过氧化氢(又称双氧水)在二...
1、在通常状况下,氧无无气是一种色,味不易的气体,溶于水,略大密度比空气。11图片资料雪花状固态氧222、氧气也有三态变化,在压强为101KPa,-183℃时,氧气转化为淡蓝色的液体,在-218.4℃时转化为状的淡蓝色雪花固体。33氧气的检验?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具有助燃性。?鉴别氧气的方法——木条复燃实验。44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气体,一瓶是氧气,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如何区分?55氧...
231、《现场设备工艺管道焊接工艺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2、《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4、《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5、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图纸45P—试验开始时的绝对压力kgf/cm2T—试验开始时气体绝对温度°K6789科教兴国
1.1氧气的性质在常温及大气压力下,氧是无色无臭的透明气体,比空气略重在大气压力下,每立方米氧气的重量,当温度为0°C时,为1.43kg温度为20°C时,为1.33kg。有约20%的氧气,其余主要是氮气。为了得到高纯度的氧气,将空气压缩并冷却,然后通过节流,使被压缩的空气膨胀降温,这样获得的极低温度可以使空气液化。由于液氧、液氮沸点不同(液氧的沸点为—182.9°C,液氮的沸点为—195.8°C),在专门的精馏塔里,控制其蒸发温度,使可以将液...
1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课题22氧气氧气2【思考】【思考】集气瓶里收集的集气瓶里收集的是一种常见的气体。你知是一种常见的气体。你知道它是空气、氧气还是氮道它是空气、氧气还是氮气?气?【新课引入】【新课引入】【新课引入】【新课引入】如果想验证它确实是氧气,就必须先了解如果想验证它确实是氧气,就必须先了解氧气的性质。氧气的性质。3((11))无色、无味的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体((22...
目录摘要..................................................................................................................................................IAbstract..........................................................................................................................................II1.1现代炼钢工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