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资源在高中思政课中的运用情况调查报告随着我国中学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关注度的不断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坚持反映时代要求,还要贴近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提升其核心素养纯粹的理论灌输极易使学生陷入疲惫状态,课堂效率下降也会让学科素养的培养失去现实这块厚实的土壤,更会让立德树人这一目标实现起来更加困难。一、时政资源在高中思政课中运用的现状(一)时政资源在高中思政课运用中已取得的...
校长在2024年秋季高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在这秋风送爽、硕果飘香的金秋时节,我们又开启了新的奋斗征程。值此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代表学校向勤于耕耘、乐于奉献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怀揣梦想、青春飞扬的千余名高一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
在高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2024级高一新生开学典礼。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刚刚迈入高中校门的2000多名新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老师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向一直关注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又一个秋日,又一个九月。在这个收获与希望并存的季节里,你们满怀梦想和憧憬,相聚在美丽的南充高中,开始了新的...
01温柔半两,从容一生。——林清玄02来如风雨,去似微尘。——《增广贤文》03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梁启超04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刘同05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06我习于冷,志于成冰。——木心07迷途漫漫,终有一归。——米兰昆德拉08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长屋王09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10听从己心,无问西东。——《无问西东》11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叔本华12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13没...
过渡句点拨: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点拨:这是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经典句子,意为发生的事都已经是过去的事,我们不管是好是坏,都不必再过多惦记,而要坦然面对,迎接未来。常用于总结过去,告别往事,展望未来,迎接新生。同类句: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惧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点拨:出自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可用在写完名人事例,引出“我辈”的志向与做法...
1、鲁迅先生说: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如果有人自以为很有才气,单枪匹马可以闯天下,而不注意与社会、与他人的合作,势必会闹得人仰马翻。真正有头脑的人会懂得,要成功一件事,就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借鉴各种事例,与各种各样的人合作,与各种各样的环境合作,才能取得成功。所以,最新教育理论--合作教育学由俄罗斯的教育专家提出...
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
考查板块知识点清单掌握情况基础知识板块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见字的字音2、识记现代汉字常见字的字形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4、语病: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快速判定法:主干看搭配残缺,看并列名词,看并列动词,看否定,看介词,看数量词,看关联词,看两面词,看和字短语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重要概念、重要句子、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整合三个小考点。具体命题时紧扣文...
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
通常情况下,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不外乎就是这3点1、多读,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2、强记,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古...
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一、有关理解词句的题型:1、理解词语:提问方式:某个词语的内在含义是什么?或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答题模式:直接用原文解说。或答: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或: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
以一、以用作介词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②以崇...
【文言文翻译】文言翻译歌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
文言文断句就是对考查的语段进行语意上的停顿。浙江卷从2010年至今的考查方式均为主观题,即从所给的文言文段中选取一段话进行断句,分值为3分。文言文语言组织是有一定规律的,所以文言文语段的断句,划分时借助一定的标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见标志如下:1.名词、代词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器物名等。也可以找出代词,如:吾、余、予,而(尔)、汝(女)、...
一、预备知识1如何读懂选文(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2...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今宵酒...
01难忘爱因斯坦的那句话,“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适用主题:创新、独特等」02民国才女林徽因曾说过一段话:“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适用主题:内心充盈、内在美等」03日本散文家东山魁夷在《听泉》中写道:人人心中都有一股快乐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适用主题:快乐人生等」04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
1.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烛之武退秦师》)2.何厌(满足)之有(《烛之武退秦师》)3.阙(侵损、削减)秦以利晋(《烛之武退秦师》)4.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烛之武退秦师》)5.以乱易整,不武(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烛之武退秦师》)6.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烛之武退秦师》)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烛之武退秦师》)8.今行而无信(信物)(《荆轲刺秦王》)9.秦王购(重金征求)之金...
《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