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翻译1.陈涉世家(司马迁)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
清朝末年掌管朝廷大权的慈禧太后请一个书法家题扇,那位书法家写了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是,那位书法家一时疏忽,写时竟漏了个“间”字,慈禧看了大怒,认为是故意欺骗她没有学识,把书法家问成死罪.那书法家急中生智,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的王之涣诗意填的词。”并当即又重新断句吟诵道:“”慈禧听了,无言以对,只好赐银压惊。二、考...
七年级文言文巩固练习(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8—22题。(14分)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24、苛政猛于虎【文章主旨】这则小故事,通过老妇人一家为躲避苛政,躲进深山老林,宁愿被老虎咬死也不愿离开“”的事实,反衬了当时社会苛政的严酷,赋税劳役的深重。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原文】“孔子过泰山之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一.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0分,每个0.5分)1.秦伯说(通____,________)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__,________)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__,________)4.距关,毋内诸侯(通___,________)5.要项伯(通____,________)6.不敢倍德(通____,________)7.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__,________)8.燕王拜送于庭(通____,________)9.悟言一室之内(通____,________)10.浩...
《学说》文言文的赏析【篇一:《学说》文言文的赏析】【作品介绍】《原道》是的一篇著名哲学论文,选自《昌黎集》卷一一《杂著》之中。韩愈所谓道,指儒家的仁义之道,而原是推求的意思。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反对道家与佛教,提倡儒学。从古至今大凡论述儒学者好将儒学之道解释得深奥莫测,借以表示学问的高深。韩愈则深入而浅出,只从衣、食、住说起,去透析仁义道德,令人不甚费劲却已理解。而其气势却正如吴调侯、吴楚材评语所...
24、苛政猛于虎【文章主旨】这则小故事,通过老妇人一家为躲避苛政,躲进深山老林,宁愿被老虎咬死也不愿离开“”的事实,反衬了当时社会苛政的严酷,赋税劳役的深重。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原文】“孔子过泰山之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精准培优专练2020届高三好教育精准培优专练典例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永明十一年五月,魏主(北魏孝文帝拓践宏)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斋于明堂左个,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帝曰:“‘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曰:“陛下弈叶重光,帝有中土;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作...
课外文言文阅读断句方法指导(复习课)伍蒋惠芳中学何远荣学情分析:在广东省的中考试题中,课外文言文的断句的分值通常是3分,许多学生在面对课外文言文断句时往往有畏难的情绪,甚至还未通读就默然放弃,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在第七周的联考中,我班学生本题的得分率严重偏低,平均分仅仅为1分,因此这节课的目的就在于复习断句的一些基本方法,让学生在心理上不再排斥这类题目,最后达到能做、会做、善做的目的。一、教学目标1...
文言文专项练习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基础过关练习1、文学常识。《孙权劝学》选自,它是(朝代)政治家、史学家(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时期)到(时期)1362年间的史事。2、重点字音。卿.()孰.若孤()遂.()即更.刮目()博士邪.()3、划分句子节奏。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④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4、重点文言现象。①古今异义:辞:古义:今义:...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单元知识点归纳渠县三汇中学高一语文组李军《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秦伯说“说”通“悦”,高兴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烛之武退秦师》古今异义1、敢以烦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它)作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