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题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2课型新授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原理;等压线的判读依据:课程标准、高考学考考纲教学难点常见的热力环流;等压线的判读依据: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较弱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读图能说出热力环流的过程能力目标1、学生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2、学生运用等压线的特点,判读等压线图理由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教辅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课时1锋与天气[学习目标]1.了解气团、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分类和特点。2.能记住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天气特点,并说出其形成原因。INCLUDEPICTURE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地理必修1\\自主学习区.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吕芳/2017/同步/地理必修1/地理必修1/已调/自主学习区.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吕芳/2017/同步/地理人教必修1/word/自主学习区.TIF\*MERGEF...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空1.5分,共45分)1.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A.午夜12点左右B.日落时C.凌晨2点D.日出前后2.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反射作用B.散射作用C.削弱作用D.保温作用3.在大气成分中,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A.氮B.臭氧C.二氧化碳D.氧4.北京地区每年夏季盛行:A.东北季风B.西北季风C.西南季风D.东南季风5...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题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3课型新授教学重点风向、风力大小的判断依据:课程标准、高考学考考纲教学难点风向的判断依据: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较弱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生牢记影响风的三种力及风向的判断方法能力目标学生能在等压线图中画出风向并判断风力的大小理由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教辅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时间1.课前3分钟见ppt1/2检查作答情况,评...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一、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1.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2.下列人类的做法中,对缓解全球变暖问题最有效的是()A.积极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B.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D...
第30课时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班级:姓名:学号:教师评价:知识达标过关[难中易]1.谚语说冬季“十雾九晴”,意思是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原因是()A.大气逆辐射弱B.大气逆辐射强C.凝结核多D.气温高[难中易]2.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下面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图回答3—4题。[难中易]3.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代号按顺序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②③④①[...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学案7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习目标】①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②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③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一、大气组成与垂直分层1.范围下部边界为地球海陆表面,上部边界约在高空2000~3000km处。2.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组成含量作用氧二者占干洁空气体维持生命运动的必...
第30课时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一、基础知识过关1、物体辐射原理:物体温度愈高,辐射的最大能量部分波长愈;物体温度愈低,辐射的最大能量部分波长愈。2、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部分,与太阳辐射相比,地面辐射为辐射。3、地面辐射经过大气时,几乎全部被大气中的和(主要在对流层中)吸收,从而使大气温度。所以,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4、大气辐射仅有一小部分射向宇宙,而大部分则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材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教学要使学生明白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气候变暖是第一部分内容的核心。人为因素在全球气候变暖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自然规律,人为因素在其中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因此,要正确地分析人类在气候变暖过程中所...
课时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学习目标]掌握气旋、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现象和典型天气的事例。INCLUDEPICTURE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地理必修1\\自主学习区.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吕芳/2017/同步/地理必修1/地理必修1/已调/自主学习区.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吕芳/2017/同步/地理人教必修1/word/自主学习区.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莫成程\\g\\2017同步幻灯片...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共4课时第2课时)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北半球夏季陆地比同纬度海洋()A.增温慢B.气压低C.气温低D.气压高2.关于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七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B.一月份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强大C.一月份亚洲高压强大D.一月份亚洲低压强大3.7月北半球大陆形成的大气活动中心将下列哪个气压带切断()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副...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2-4课时一、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二、课件:《大气运动》.ppt三、学习活动过程:接受老师的信息做一做,看会不会?请记录你的问题和创意!(第一课时)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根本原因——受热不均;1、绘制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请标出近地面的气温、气压差异和近地面风向;1、教师巡视完成情况;2、抽两份作业集体批热力环流地面...
2.2气压带和风带课题2.2气压带和风带课时1课型新授教学重点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依据:课程标准教学难点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分析问题的较弱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找出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2、学生分析气候的分布,形成及其特点能力目标:学生总结气候形成的因素理由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教辅教学环节教学...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共2课时第2课时)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不同纬度间的温度差异B.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C.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D.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2.有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的运动即是风B.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C.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D.风向就是风的来向3.读右图判断,正确的说法有()A.图中四点气压:①<②...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学习目标】1.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2.理解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生态的脆弱性【自学提纲】一、森林资源的作用与现状1、森林资源的作用森林既是重要的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资源。①生态作用:调节、稳定大气成分、涵养、保持水土、繁衍和维护生物。②环保功效:、美化环境、、防风固沙。2、森林分布及现状(1)分布:现有原始森林集中在北半球的和热带地区...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学习目标】1、区别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其选择;2、结合南昆铁路的建设,掌握分析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影响因素。3、掌握交通线的发展、衰落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4、能用资料分析交通条件的改善对商业网点的影响【预习与探究】目标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交通运输产生的原因:2、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和。3、阅读表5.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判断下列货物采用哪种合适的运输方...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习目标】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2.掌握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形成过程。3、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原理,掌握风的形成过程,并能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判断某地风向。【预习探究】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是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是波辐射。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在作用、作用、作用。(1)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吸收紫外线;吸收红外线。(2)反射作用...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班别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气团和锋的概念及锋的类型。2.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3.运用天气图,简要分析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4.以某种气象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基础梳理】1、常见的天气系统有、与。一、锋与天气1、在下图中注出冷气团、暖气团、锋面、锋线。2、锋可以分为锋、锋、锋。(1)冷...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班别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明确以城市人口规模划分的城市等级,区分我国城市划分的4个等级。2、举例论证城市存在不同级别的原因及其变化的影响因素。【预习与探究】目标一:城市的不同等级及其影响因素1、城市等级:通常是以城市来划分的。一般有集镇、城市、和特大城市2、我国划分:小城市、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3、服务范围:城市本身及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地区。通...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班别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内涵。2、通过图表资料,说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3、通过案例分析,阐述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预习与探究】目标一:城市化1、城市化概念:人口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2、城市化标志:城市人口﹑数目和规模。一是人口城市化,二是地域城市化。(1)城市人口不断增,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这是衡量城市化最重要指标)(2)城市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