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课程标准学法指导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运用列表法,识记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内容,进而比较其异同点,理解其各自的特点。2.联系斯大林模式,归纳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3.联系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分析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和中国的改革不同结局及其原因,体会中国改革开放的成...
知识要点难点释疑目标导航首页末页历史图片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解题技巧过关训练1目标导航首页末页课程标准考纲要求了解“一五”计划;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1.背景:旧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结合在一起的。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2)以为根本目标。(3)能够实行科学的。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公有制共同富裕宏观调控内在要求1二、科学的宏观调控1.含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和。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9课对外开放1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23小组合作,共同讨论下面的问题。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梯度推进的对外开放格局。(1)改革和开放是牵引中国前进的两个车头,到2018年,它们引领中国前行了多少个春秋?40个春秋。4(2)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统计数据显示,...
第4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确立11、了解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2、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及性质3、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会议学习目标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间:1954年9月地点:北京会议内容:①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③经毛泽东提名,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新授3新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栏目导航自主学习疑难点拨测试巩固史料分析课堂小结史海拾贝2史海拾贝邓小平的两大历史性贡献邓小平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建国后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3集体的重要成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小平成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以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
同学们,我想知道在你身边有没有一些侵犯你合法权力的行为?对待这些违法行为你该如何做?(学生答)可见同学们有很强的法制观念。但是你了解在我国那段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岁月吗?(文化大革命)是什么事件扭转了文革期间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局面、使十年文革中遗留的诸多问题得以解决?今天就让我们在《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中找寻答案吧。出示课题: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2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两个凡是”提出的背...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
第3课迈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建国初期的经济情况比较内容全国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国民收入358亿元66元粮食1.1亿吨209公斤钢15.8万吨0.29公斤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旧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2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比较内容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钢产量人均2.37公斤4公斤538.3公斤发电量人均2.76千瓦10.9千瓦2949千瓦我国工业水平低,人均占有量不足。31、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2)土地改革的完...
首页末页下一页上一页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召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2.主要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的指导方针。(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上来。实事求是现代化建设1首页末页下一页上一页(3)做出了实行的决策。3.历史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开始了中国以为中心、从僵...
专题五专题小结与测评知识体系构建时政热点链接阶段质量检测123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热点快递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学习总结1知识导图整体架构方法探究触类旁通线索归纳思维整合内容索引2知识导图整体架构34线索归纳思维整合5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工业经济体制经历的三次重大转变线索梳理1.第一次: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1)原因:①照搬苏联模式。②缺乏经济建设经验。③主观上追求...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1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3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文化资源4社会制度历史文化文化文化软实力必由之路文化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有理想有文化教育科学文化精神文明6[数码记忆]1个方向:先进文化前进方向1对关系:文化强国与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1个任务: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2个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个内容: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7[脑洞大开...
历史人民教育八年级下册12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知识点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B)A.中共七大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五大2.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是(B)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63.他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学习总结1知识导图整体架构学会解题体验高考线索归纳思维整合内容索引2知识导图整体架构34线索归纳思维整合51.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
首页末页下一页上一页专题小结与测评系统梳理知识,理清发展脉络;仿真高考检测,零距离触摸高考!1首页末页下一页上一页一、曲折探索——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时期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49~1956年底)1.国民经济恢复——奠基1949~1952年,新中国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首页末页下一页上一页时期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制...
专题整合12一、列表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实施背景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帝国主义列强力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1918年夏,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勾结起来,对苏维埃政权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1921年初,除经济上的严重困难外,苏俄发生了政治危机,工农联盟出现了裂痕实质采取非常手段,按军事主义原则调节国家的生产和分配为了提高生产力,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3战时共产主义...
第十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2013—2017年中考命题分析与2018年趋势预测考点内容年份题型题号分值命题趋势第一个五年计划2017年单项选择62分本单元是中考考查的重点,题型主要有单项选择、组合列举、辨析改错、活动与探究等。近年来,安徽中考考查的重点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备考时,尤其要注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如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