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课堂十分钟11.关于呼吸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不进行呼吸作用B.只在白天进行C.在细胞叶绿体上进行D.能利用氧气,释放能量2.下列哪项不进行呼吸作用?()A.萌发的种子B.新鲜的叶片C.未萌发的种子D.煮熟的DD23.下列生产措施中,利用呼吸作用原理的是()A.间作套种B.农田排涝C.合理密植D.带土移栽4.存放久了的萝卜会出现空心现象,下...
目标导学导学导练随堂检测课后作业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一)化学用语天天练1目标导学2化学用语天天练画出以下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氖:_____________,镁:_____________,铝:_____________,硅:_____________,化学用语天天练3导学导练知识点1.元素【小组讨论】观察下表中的几种碳原子,回答问题。原子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碳原子66612碳原子67613碳原子6861474导学导练知识点1.元...
如何区分出清水和盐水?植物吸水,说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植物失水,说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清水)(盐水)1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21.通过实验,直观感受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过程与现象,从而加深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的理解。2.培养科学的生物实验素养,提高合作探究能力。目标导引3【实验步骤】1.观察植物细胞2.使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液体中,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过程制作临时玻片显微镜观察45...
10岳阳楼记第二课时1课时目标■品味优美语言,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主旨。重点难点■朗读课文,品味优美语言。■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2复习旧课■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翻译以下...
单元作文指导(三)立意选材深刻新颖1立意:人们常说“文以意为主”“文以载道”,这“意”或“道”就是文章中心。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凡是好文章,无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文章的灵魂,它统领全文,贯穿首尾。选材:就是选择典型材料,来表现中心。文章是通过材料来立意的,材料要为中心服务。如果所选材料不能表现中心,也就是立意不正确,不管它如何精彩,写成的文章...
第二章波粒二象性第三节康普顿效应及其解释第四节光的波粒二象性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康普顿效应及其意义.2.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区分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3.知道光波是概率波重点1.康普顿效应.2.波粒二象性.难点1.康普顿效应的解释.2.概率波的理解.知识点一康普顿效应提炼知识康普顿效应.(1)早在1920年以前,人们就已经发现,用X射线照射物体时,一部分散发出来的X射线的波长会变长,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按照光的电...
课前学案..课堂导案..23随堂训练..4学习目标..1课后练案..5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1学习目标课标要求学习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2课前学案课前预习,夯实基础丝绸之路(1)_______通西域西域:今天甘肃阳关和(2)__________以西,也就是现在(3)_________地区时间: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4)_________在位皇帝:汉武帝客观...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第11讲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考纲展示课标呈现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辛亥革命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1一、太平天国运动(一)兴起的原因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空前激化。2.直接原因:连年发生自然灾害。3.标志:_______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
《家的意味》12的意味家3找出你熟悉的外语中与汉字“家”对应的词有哪些?并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用一句话来表达,在你的心中“家”是什么?家一、体会“家”之内涵一、体会“家”之内涵家庭是什么?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4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1.婚姻关系确立的:小两口结婚组成家庭。2.血缘关系确立的:(1)婚生父母与子女组成的家庭;(2)非婚子女与生身父母住...
第九课从署名权说起1导入新课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规定和保障着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所有权、继承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等人身和财产方面的民事权利。(教材P97)2观察与思考按照法律规定,我们属于未...
10*再塑生命的人12◎认一认師—师尋—寻臺—台靜—静陽—阳撚—捻撫—抚霧—雾緩—缓數—数惱—恼臨—临雙—双懷—怀啟—启蘆—芦爐—炉遞—递撲—扑涼—凉靈—灵撿—捡淚—泪獨—独綻開—绽开經過—经过緊張—紧张駕駛—驾驶縫製—缝制爭執—争执3◎读一读下午的陽.光穿透遮滿陽臺...的金銀.花葉.子,照射到我仰著.的臉.上。我的手指搓撚著..花葉.,撫.弄著.那些為.迎接南方春天而綻開..的花朵。我不知道未來...
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中考历史(全国专用)1考点一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五年中考1.(2018安徽,3,2分)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答案A材料“主欲知过,必借忠臣”反映了唐太宗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唐太宗节制自己...
第三单元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1学习目标1.学会选择准确的材料;2.学会把握材料与观点一致;3.学会如何积累丰富的材料。2导入新课议论文不仅要提出明确的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言之有据,才能令人信服。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据。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回顾学过的课文,分别摘出一例,填入下表。举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现实生活中无教养的例子有句谚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事实论...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课前预习课后练习课堂探究随堂检测学习目标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学习重点和难点: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重点、难点)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
首页末页下一页上一页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问题尤为突出。农业1首页末页下一页上一页2.措施(1)农业改革:①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②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自留地和饲养牲畜。③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大规模运动。④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等。(2)工业改革:①将部分下放到加盟共和国。②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1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水资源概况,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特点及表现。2.识记南水北调的东线、中线、西线工程的起止点及各线路的优缺点。(重点)3.掌握南水北调的意义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重难点)2[自主预习探新知]1.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我国水资源的概况①总量丰富,居世界第位,低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②分布不平衡...
鲁迅1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2.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3.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手法。学习目标2童年是一首歌,节奏活泼欢快;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姿。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自由、天真、欢乐的心理是童年的象征。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一下“民族魂”鲁迅先生的童年,感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奇幻之旅,聆听他那向往美好自由的动人旋律。3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