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课堂小测本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11.(4分)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解释不合理的是()A.气体容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大B.打开酒瓶后能闻到酒的味道——分子在不断运动C.春天柳絮纷飞——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2.(4分)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是()A.质量和体积的大小B.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可以再分C.间隔的远近D.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
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第八课法律为生活护航第2课时法律是社会生活的保障1法律你能说说上面这幅漫画表达了什么意思吗?法律是社会生活的保障导入新课21.理解法律的作用,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导入新课2.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3为什么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讲授新课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障...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1学习指导1.分子2.原子结束结束2【学习指导一】分子自主预习1小组讨论2教师点拨3跟踪练习43自主预习阅读书本第48-49页的有关内容,老师做“活动与探究”的演示实验,完成下列填空:1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等构成的。2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性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分子之间有一定,且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遇冷;分子不停,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同种分...
第四节咬文嚼字——消字第三课神奇的汉字1主题展示引子感悟皇帝写的错别字―→正确书写汉字2活动探究给城市洗把脸―→发现错别字错别字的类型乱造简化字滥用外文字生造网络字出现错别字的原因误用声旁相同的别字误用和混淆同音字不了解成语或典故的意义和用法3要点归纳1.错别字错字:指手写的时候,把字的笔画写错了。包括增减笔画和改变字形两种情况。别字:也叫“白...
34古诗词默写第12课唐诗五首1古诗词默写一、野望(王绩)2古诗词默写文本背诵名句理解默写自测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3古诗词默写文本背诵名句理解默写自测赏析:这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六课师生之间第一课时走近老师1知识点一了解教师职业1.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①的主要传承者之一。2.《中华人民共和国②法》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资格、任用、培养和培训等要求。3.时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③。4.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④情操、有扎实⑤、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文明教师要求道德学识2知识点二风格不同的老师5.由于年龄、...
12我与地坛(节选)1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文本总结2书香晨读开卷有益国学讲堂1.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礼记经解》)【译文】君子非常重视事情的开始。开始的时候尽管只是一点不起眼的差错,结果却会导致极大的祸害。【领悟】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做任何事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楚辞卜居》)【译文】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
七年级语文教学课件第三单元写作指导写人要抓住特征1教学目标1.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去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教学重点)2.观察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个性,初步学会选材,把事情过程写清楚。(教学难点)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2同学们,本单元课文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各有特色,性格各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鲜明的印象。而我们同学笔下的人物...
第三单元9三峡121.主题解说本文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它既是优秀的学术著作,又是优美的文学篇章。343.难点突破师:课文写三峡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四季景色,为什么不按四时顺序来写?,生甲:因为“三峡”的“峡”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有水才有峡,所以作者从“山”写起。,生乙:作者写水,从“夏水”写起,因为三峡的...
两袖清风1•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2.了解于谦不向上司送礼、行贿的事迹,体会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2《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他想要表达什么感情?谁能说一说?34•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5•理解古诗,引入课题经受千锤万凿才出...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
龟虽寿R八年级上册1学习目标1.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诗句意思。2.根据诗句的翻译,给诗歌划分层次。3.谈谈对每一层内容的理解。2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3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今存二十首,都是乐府歌辞。风格悲凉慷慨,气韵沉雄,古直...
第三节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第三课神奇的汉字1主题展示引子感悟猜茶谜―→汉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深藏奥妙字形和字义关系密切2活动探究汉字中的“五行玄机”汉字由特定的部件“拼装”而成“金木水火土”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汉字部件部首能表示字的“类别”意义部首在汉字中位置不一,形态不一部首与其他部件的搭配方式多样3汉字的结构类型类型例字并列结构左右并列银、枝、澄左中右并列鸿、湖...
1请同学们观察下面几幅图,说说他们有哪些特征?导入新课2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引导同学们掌握“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3.培养同学们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同学们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学习目标31.抓住特征写外貌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给人印象最深刻、最突出的特征。有些同学写人时缺乏真情实感,描写人的外貌往往...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课堂十分钟11.人们在山坡和河堤上要种草或者其他植物,其主要目的是()A.美化环境B.放牧牲畜C.获取柴草当燃料D.固堤、保土、蓄水2.植被大面积减少给生物圈带来了许多问题。下列各种环境问题,主要是由植被减少引起的是()A.水俣病B.酸DC23.我国森林植被面临的现状是()A.森林覆盖率高于世界人均水平B.对森林利用不合理,伐优留劣,甚至乱砍滥伐,呈现衰退趋势C.对森林利用...
植物的睡眠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2课1说课流程说学生情况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过程说教法、学法说教材说板书设计12345672一、说教材《植物的睡眠》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科普文。它向孩子们介绍了有趣的植物睡眠现象,在学习这篇课文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积极探索自然的奥秘。课时:两个课时3二、说学生情况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
文化生活第三课教案【篇一:高三《文化生活》第3课学案】《文化生活》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复习教学案【考点解读】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文化的多样性的内涵: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世界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也都是通过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①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能深切感受...
第三单元1第11课与微之书2学国学知友1.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赏读:风大的时候才看得出,哪种草是能够活下来、生命力强的;天气冷了,才看到哪种花是最后凋谢的。这是比喻只有经历了严酷的考验,才能看得出事物的本质。3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赏读:好药虽苦却有利于治病,忠诚的话虽不顺耳却对端正行为有帮助。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3.记人之善,忘人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