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乙醇》是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选取了日常生活中典型的有机物代表——乙醇,在学生初中所学的有机化合物常识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主要介绍乙醇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烃以后,是从烃过渡到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环节,学...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1课时一.选择题1.向装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对该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钠块沉在乙醇液面的下面B.钠块熔化成小球C.钠块在乙醇的液面上游动D.钠块表面有气体放出2.能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的事实是()A.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水B.0.1mol乙醇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0.05molH2C.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D.乙醇容易挥发3.将铜丝灼烧变黑后立即插入下列物质中,铜丝变红,且质...
家庭电路生活用电1.下列符合安全用电的做法是()A.将电风扇三线插头最长的脚弯曲后,插在两孔插座上使用B.家庭电路出现故障,断电后进行维修C.将开关接在家庭电路的零线上D.拔插头时直接用手拽插头上的电线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立即用手把触电人拉离带电体B.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接在零线上C.目前核电站获得核能的途径是核裂变D.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3.图示为居民家中某房间的电路,...
电功率和生活用电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某台灯铭牌上标“有9W”字样“,9W”表示该台灯的()A.额定功率B.实际功率C.额定电流D.实际电流2.家用空调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最接近()A.1000WB.100WC.10WD.1W3.下列用电器均标“有220V100W”,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相同时间产生热量最多的是()A.电热水袋B.电视机C.电风扇D.白炽灯4.下列家庭电路中,开关S和电灯L的接线正确的是()5.现“有6V3W”的灯泡L1“和6V6W”...
第3章第3节第1课时一、选择题1.下列化合物中既易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是()A.乙烷B.乙醇C.丙烯D.苯【解析】乙烷只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笨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只有丙烯(含有甲基、C=C双键)符合。【答案】C2.下列物质不能从溴水中萃取溴的是()A.乙醇B.苯C.四氯化碳D.戊烷【解析】萃取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与水互不相溶;②溶质在其中溶解度大。乙醇...
XX高中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您好!我们是咱们学校的老师,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实践。为了进一步了解咱们学习生活状况,我们借助课程实习(践)的机会,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您的宝贵意见将有助于我们学习掌握和运用好这门课程,敬请畅所欲言。非常感谢的大力支持!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调查小组年月请在所选答案的序号上划“√”,或将答案填写相应的横线上(...
教学课题第6课:班级生活有规则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教学课时二课时备课教师1、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2、懂得学校的生活离不开规则。教学目标3“”、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开始将小学生守则等学校规则内化。重点:知道学校处处有规则,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难点:做自觉遵守规则的人。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激学法、补学法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合作交流、实践法教学准备及手段活动准备:学生收集学校关于“安全、礼貌、卫生...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限时训练一.单项选择1.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利用佐证了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
专题十三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备考导航]1.哲学是什么2.哲学基本问题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考点什么是哲学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源于生活: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方法论: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3)...
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点真理与认识过程1.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属性: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1)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点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1)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2)其他途径: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2.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1)大众传媒的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2)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3)大众传媒的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
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备考导航]1.哲学的物质概念2.哲学运动概念3.物质运动的规律4.物质决定意识5.意识的能动作用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7.实践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9.真理10.认识过程考点哲学的物质概念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
专题十五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考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概念(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2)发展的实质:①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②唯物辩证法发展的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②新...
课时规范练32百舸争流的思想1.小源在撰写哲学小论文时,引用了下面一段学术资料: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就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你认为小源所要论证的问题最有可能是...
专题九文化与生活[备考导航]1.文化与社会2.文化对人的影响考点文化的内涵、特点与作用1.文化的内涵(1)从本质上看: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2)从范围上看:①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②非意识形态的部分: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
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点物质与运动1.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③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①区别:a.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
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点实践与认识1.实践(1)实践的概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基本含义:①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3)实践的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具有客观性;过程及其结果也具有客观性。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