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1.热点透析2.创新预测课时2文化对人的影响1热点透析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2015年4月18日,“2015书香中国暨北京阅读季”正式启动。“阅读氛围的营造,需要靠每一个人”,“希望每个家庭的客厅,都是一个小小的图书馆”①。阅读可以培育阳光的心态和强健的精神,可以提升思想的境界和思考的视野,可以造就优雅的气质和高贵的品格,可以使人内心归于安宁②。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
初中语文知识精讲课程理清说明顺序1情境导入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说:“大凡事物必有顺序。”同样任何说明文,也总是循着一定的顺序来介绍事物的。我们阅读时,弄清了说明顺序,就有利于把握作者的思路,掌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2说明文常见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变化过程,或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为次序,或以事物从早到晚、从古至今的时间为序,或以某事物制作的步骤、演变的过程为顺序。2、空间顺序:就是按照被说明对象的...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考点精讲2.易错剖析3.命题探究4.视野拓展课时1寻觅社会的真谛11.考点精讲2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意识形态制度和设施宏观把握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考点精讲3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约几百万年)(约3000年)铁制工具(约1163年)蒸汽机电力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社会化大生产1.生产...
初中语文知识精讲课程把握线索1情境导入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是靠什么贯穿起来的?一篇篇文章中好的材料是靠什么连贯起来的?线索2知识讲解概念解读记叙文的线索,就是贯穿全文的脉络。能把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内容贯串起来,组成一个整体。使文章条理清楚,文脉贯通。3基本分类只有一条线索的作品;1.单线如朱自清的《背影》;2.复线两个或两个以上线索的作品;如鲁迅的《藤野先生》4常见题型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2.给出某事某物等,...
第2课时等高线地形图思维导图2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与相对高度①海拔: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②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下图中甲点海拔为1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甲点与乙点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3(2)等高线地形图①概念:在地图上,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②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地形表示方法示意图等高线图(单位:米)地形特征说明山地、山峰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为四周低、中间高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
初中语文知识精讲课程分析人物形象1情境导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2人物形象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事迹,获得对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倾向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准确认识。人物形象人物是记叙文最重要的要素。知识讲解31.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用一个词或几个词,或者用一句话来概括人物形象。常见题型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概括人物形象。4题型一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5第一步审清题干(重庆市b卷)《果园...
初中语文知识精讲课程梳理情节1情境导入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三个儿子都是贼,偷得蟠桃献娘亲。宾客们一下子提起了心,三个儿子皱紧了眉头。“太不像话了!”宾客们叫了起来,三个儿子怒目相向,摩拳擦掌。宾客们放下了提起的心,三个儿子露出了笑容。宾客们鼓起掌来,三个儿子抱拳相谢!——唐伯虎作于某祝寿宴会2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知识讲解概念解读小说情节是指小说中用于...
第5课时地球公转(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时空分布思维导图2地球公转的意义(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时空分布1.纬度分布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北半球节气达最大值的地区达最小值的地区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南半球冬...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赏析诗词中的关键词1情境导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2知识讲解炼字,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结合诗句内容,抓住极具表现力的字词,仔细推敲含义、分析表达效果、品味其中的情感、韵味。品析炼字3命题方式1.这句诗中“××”字(词)用得妙,到底妙在何处?2.诗句“×××”中,哪个词用的好?分析其表达效果。3.“×”字用“×”字替代好不好?请说明你的理由。4赏析方法技巧5塞下曲...
“以”的意义和用法1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3、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2介词,相当于“用”•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3、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核...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文言文之翻译1情境导入一起来看《三国演义》片段,你能说出诸葛亮的这段台词的意思吗?2知识讲解句子翻译要忠实原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应从两方面着手:中考考点:常用文言句式以及文章重点句关键句文言文之翻译文言文之翻译1.词语的处理。2.句式的处理。3知识讲解(一)词语方面(一)词语方面1、食之而不能尽其材。喂养它却不能充分显示它的才能。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
第三讲地球的运动考点指引节次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名师解读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①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②昼夜交替现象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⑤国际日期变更线bbbcb各种题型都可出现:主要通过区域图考查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区时、日期范围、影子的朝向、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潜在考点2.地球的公转①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②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③正午...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文言文词类活用之意动用法1情境导入成语积累鱼肉百姓--比喻用暴力欺凌,任意残害无辜的人们。鱼肉:视为鱼肉。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耻:以为耻。幸灾乐祸--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幸、乐:以为幸;以为乐。成语积累鱼肉百姓--比喻用暴力欺凌,任意残害无辜的人们。鱼肉:视为鱼肉。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奖1.热点透析2.创新预测课时2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1热点透析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奖2015年10月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委员会宣布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国家的荣誉,也是中华民族的自豪①。“为了人类健康事业奉献一份来自中国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的青蒿素”,屠呦呦说②。屠呦呦把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归结为中国科学家全体的荣誉,...
初中语文知识精讲课程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情境导入画龙点睛标题2知识讲解概念解读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的表现,不少文章的标题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3常见题型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3.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4标题的含义真题重现题目“风雨中的菊花”有何含义?——湖北黄石《风雨中的菊花》谈谈你对标题“成熟的稻谷会弯腰”的理解。—...
2.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1.考点精讲2.命题探究3.视野拓展课时2实现人生价值11.考点精讲2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出来的?思考探究1思考探究1(1)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贡献财富劳动价值幸福感,成就感考点精讲3劳动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意志和情感证明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考点精讲4(3)在奉献中创造价值(1)没有奉献...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文言文之“于”的用法1情境导入成语积累无动于衷业精于勤防患于未然苛政猛于虎哀莫大于心死事实胜于雄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于2知识讲解1.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说明行为发生的时间于=“在”于=“到”3知识讲解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2.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引出行为的处所、环境于=“在”于=“从”3.指通豫南,达...
2.物质运动的规律1.考点精讲2.易错剖析3.命题探究4.视野拓展课时1探究世界的本质11.考点精讲2规律是什么呢?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概念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2、新陈代谢3、阶级斗争规律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在相应的序号打“√”号。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2、水往低处流3、苹果落地4、万有引力规律1、守株待兔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3、生产关...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文言文之文言句式(二)1情境导入红杏一枝莺歌燕语碧桃满树日丽风和2知识讲解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3知识讲解(1)谓语前置(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谓语前置,可译为“鸡、猪丰足”。谓语前置也叫主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情境导入成语积累喜新厌旧--喜欢新的东西,厌弃旧的事物。“新”“旧”作名词,译为“新的事物”和“旧的事物”。扶危济贫--扶助处境危急的人,救济生活贫穷的人。“危”“贫”译为“有危难的人”和“贫困的人”。惜老怜贫--爱护老人,同情穷人。“老”“贫”译为“老人”和“穷人”。成语积累喜新厌旧--喜欢新的东西,厌弃旧的事物。“新”“旧”作名词,译为“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