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州谣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识字①《神州谣》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神州谣》是一首充满童趣的“三字经童谣,童谣共8句。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本课的三字经,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三字...
2《离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语文选必修下册《离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生平和楚辞,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3.比较阅读,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鉴赏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作中疑难的字、词...
14《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4《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视频教学过程:一、展示图片,...
《红楼春趣》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学期春季课题8*红楼春趣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并运用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大致读懂课文,学会“恰、屉等9个生字,理解“忌讳、晦气、窗屉子、籆子、登时”等陌生词语的意思。2.理清故事情节,感受“春日大观园内放风筝的趣味;通过把握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节刻画,初步感知宝玉、黛玉等人物形象,学习细节描写。3.以课文为导引,以“放风...
《荷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3荷花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积累优美语句。3.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学习有条理地表达。4.欣赏荷花的美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教学难点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如“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
19《皇帝的新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2.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3.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4、培养复述课文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复述课文。(2)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难点: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教学过程:一、诗意表达,导入新课师:有人曾说:“诗意的童话装点了我们的幸福的记忆,那么今天希望大家从记忆库里搜寻...
9枫树上的喜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的方法,感受作者的情感和表达。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通过朗读、默读、品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枫树上喜鹊...
1《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新教材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16课教学设计第16课《赤壁赋》目录一、素养目标二、教学素养三、作者背景常识四、鉴赏活动五、文本研读六、文本联读第16课《赤壁赋》一、素养目标1.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情感、情趣和人生态度。2.学习课文景、情、理交融的写法及烘托手法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3.分析文章写景的特点及语言特色。二、教学素养散文家...
23《父亲、树林和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识字与写字:认识“黎、凝、畅等生字,读准多音字“蒙、朝”,会写“雾、蒙等生字,会写“童年、父亲”等词语。阅读与鉴赏: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我和父亲的对话;能结合课文的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感受到父亲对鸟的热爱;能借助想象、有感情朗读,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表达与...
7一匹出色的马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一匹出色的马》教案教学目标:1.深刻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诸如“郊、泛、波等15个生字,并能流畅书写“匹、妹、波、纹”等9个汉字。同时,领略并理解“异常、恋恋不舍等词语所蕴含的深远含义,让它们在我们的言语中熠熠生辉。2.朗读课文时,需做到精准无误,流畅自然,同时融入情感,让文字在纸上跳跃,生动展现其独特的魅力。3.深入挖掘课文内容,感受春天傍晚的如画美景,品...
《燕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燕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外形特点和飞行姿态。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燕子和...
13《人物描写一组》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能结合三个片段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重点)2.了解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外貌等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难点)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很多人:小区里锻炼的爷爷奶奶、学校里的老师同学、还有上学时遇到的公交车司机、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真是大千世界...
1《蜀道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3.1《蜀道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作品的风格,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把握诗人奔放的情感和诗歌的寓意。2、通过分析和综合,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3、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音韵美。一、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1、“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
2姓氏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第2课《姓氏歌》教学设计(两课时)教材分析《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改编的韵文识字课文。全文采用问答儿歌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常见的姓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对话中运用“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如“木子李,弓长张,古月胡,口天吴”,还让学生初步感知了中华传统姓氏文化的鲜明特征。课文插图画的是一个小男孩遥望天空,天空出现若隐若现的姓氏,说明我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
第1课《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题:春教材分析《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它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它的创作背景大致在1928到1937年期间。作者作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色调,更多的是洋溢着新鲜的格调和情绪的快乐。作为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
第一单元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教学设计语文学科漫溯诗歌长河,寻美诗意国度——诗意的探寻学校:1/7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漫溯诗歌长河,寻美诗意国度——“诗意的探寻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实施年级高二设计者使用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单元名称第一单元“诗意的...
11《白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白桦》教学设计方案、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白桦》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描写白桦的抒情诗,通过多角度的描绘,展现了白桦的高洁之美。首先,从内容上来看,《白桦》通过对白桦树干、枝叶、树皮等细节的描绘,刻画出了白桦树的形象特点。白桦树高达25米,树干直径可达50厘米,树皮光滑洁白,仿佛涂上了一层银霜。这些特点在诗中得到了生动的体...
2腊八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腊八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腊八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一部分。本单元的主题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对不同节日不同风俗的描写,让学生了解我们的传统民俗,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详略表达的效果。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他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的过程,将甜蜜温馨、其乐...
故宫博物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2.故宫博物院【文本解读】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这类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本单元围绕“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一语文要素进行编排,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故宫博物院》是本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侧重引导学生将在精读课文里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逐步实现“有目的地阅读”。《故宫博物院》是...
5《草船借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草船借箭》(共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周瑜自叹不如。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