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学之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高二学期秋季课题《大学之道》教科书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___出版日期:2020年3月教学目标1.“寻根——大致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2.梳理文段,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并把握《大学之道》的要旨。(语言建构与运用)3....
22狐假虎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案:《狐假虎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书写“假“威”等生字,理解“狐假虎威“神气活现”等词语的含义,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扮演“狐假虎威的故事。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愚昧。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懂得“狐假虎威”的寓意,受到启发和教育,学会在生活中思考问题,不盲目跟从他人。二、...
9《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五下《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仞岳2个生字,会写仞、岳、摩、遗”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筒门迎凉有感》。3.从古诗的文体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这两首古诗的大既意思。4.整合两首古诗,通过“联系皆景朗读理解,抓关键词品悟诗清的方法,读懂古诗,走近诗人,了解历史,初步感受借景抒...
2传统节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读、指名读等方式,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不断与生字见面,在语境中认识本课认识“祭、巷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2个新字。2.把童谣读准确、读通顺,背诵民谣,结合情境和生活练习说话。通过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及图文对照等方式熟读成诵。3.运用借助图文阅读、联系生活经验的策略,理解词句的大意...
14《小蜗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小蜗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字与写字: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字。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猜读不认识的字。2.阅读与鉴赏:对照图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小蜗牛和妈妈的不同语气。3.表达与交流:结合生活体验,说一说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教学重难点:对照图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小蜗牛和妈妈的不同语气。教...
2课《唐诗二首-登高》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登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2.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教学重点:1.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品味鉴赏诗歌语言,了解此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1.在朗读背诵中,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领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课时安排:1课时...
2《为了忘却的记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六课《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设计课前导入:左联五烈士死后,鲁迅为纪念战死者,沉痛撰文,指出“要牢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是同志的鲜血所记录。(《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即1933年2月7日至8日,鲁迅先生怀着无限的悲愤写下这篇文章《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这样写道: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
13要下雨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教材解析:《要下雨了》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课文共9个自然段,语言浅显,层次清晰,通过小白兔与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讲述了下雨前“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三种小动物的活动特点以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教学目标:1、认识“腰、坡”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空的读音;会写“直、边”等7个生字。2、能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
《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旧、饿等9个生字,会写“柴、旧”等13个生字,会读“火柴、围裙等词语。2、说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景及表达的愿望,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3、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学重难点1、说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景及表达的愿望,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2、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
23祖先的摇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祖先的摇篮》教案教学目标:1.潜心钻研本课,牢牢把握“祖、掏、逗等七个生字,挥洒自如地书写“祖、啊、浓、望”等九个生字。同时,深刻领悟课文中描绘动作的词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丰富和提升自身的语言理解能力。2.反复吟咏课文,以精准、流畅且饱含情感的方式演绎课文,领略语言的韵律和节奏之美,助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升华。3.深度解读课文内容,感悟“祖先的摇篮这一形象背...
2《与妻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与妻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感受情理交融的表达特点。2.赏析重点语句,体会矛盾纠葛的复杂情感。3.感召前人精神,学习使命担当的远大抱负。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语句,体会矛盾纠葛的复杂情感。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感受情理交融的表达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一、情境导入:1911年,黄花岗起义前三天,预感到革命形势的严峻,林觉民给他的妻子和...
15小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上《小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以流畅、自然的语调朗读课文,充分展现文中的情感与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份独特的韵味。2.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本课中的生字词汇,通过与上下文的紧密联系,深刻理解“隐瞒、域、矛盾、炊等词语的内涵及用法,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通过文字描绘出生动的画面,概括文章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16《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猫》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猫》。这是郑振铎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编排体例,分别是自然美景、家庭生活,学习生活,人生意义、生物百态,想象世界六大主题。《猫》是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五单元围绕着“生命之趣选编了三篇写动物的文章,三篇文章内容不同,体...
曹刿论战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曹刿论战——谈中国战史之以弱胜强教学目标1、了解背景,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分析对比手法,多角度体会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重点】3、感受古人以弱胜强的政治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难点】教学重难点2、分析对比手法,多角度体会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重点】3、感受古人以弱胜强的政治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难点】-02-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4课《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目录一、素养目标二、教学素养三、预习任务四、作者背景常识五、鉴赏活动六、文本研读第14课《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一、素养目标1.体会文章严谨的行文结构,概括文中内容要点和把握作者观点态度。2.赏析文中鲜明的比较和引用的表现手法,赏析精准的论述语言,感受严谨的科学精神。3.探讨科学理论、思想的演变对科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设计教材定位①这篇文章刊登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国面临重大的历史转折,“解放思想成为时代的呼声。为正确认识、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全国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引发这场大讨论的,正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文章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祖国河山为主题,本单元4篇精读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望天门山》是第17课中的第一首古诗,诗中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山的山形和长江的水色融为一体,壮丽的景象得到充分...
10-2《师说》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师说》教学设计授课教师:语文小妖【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翻译。2.理解文意,掌握论证方法。【教学重难点】1.掌握重点字词翻译。2.理解文意,掌握论证方法。【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列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
5《搭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5课《搭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课文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如画的风景图,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本课所在单元主题是“人间真情,旨在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
7静夜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静夜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静夜思》,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观察图片和联想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二、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