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关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关雎》教学设计“艺术镜头”之一“寻《关雎》之形式美”提示:课前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问题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建构基于学情的语文新课堂。师:在央视大型诗词类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中有一首诗歌,曾连续两期被传唱,深受观众喜爱,你们知道是哪一首诗歌吗?生:《关雎》。师:对,下面我们就用聆听的方式来重温《关雎》中的一个美好片段。生听《关雎》歌曲。师:同学们课前预习了《...
13猫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3《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猫》一文系老舍先生精心创作的散文佳作。该文以细腻、形象的手法,全面展示了猫的独特性格以及其在幼猫阶段的活泼可爱。文章字里行间均流露出作者对猫的深厚喜爱。在阐述猫的性格特点时,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描述:一方面,猫既表现出老实的一面,又展现出贪玩的天性,而贪玩之余又不失其尽职的本分;另一方面,猫在不同情绪下的表现差异显著,令...
15《我与地坛(节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我与地坛》教学目的:一,让学生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感受母爱的圣洁无私,深沉博大和毫不张扬。二,体会文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所起的作用。教学重点:选取文中重点段落加以赏析,窥一斑而知全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平朴的描写中拓展想象,深化主题。教学用具:PowerPoint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引德国哲学家...
10沙滩上的童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沙滩上的童话一、教材分析《沙滩上的童话》是“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比较具有童趣,与孩子的生活相贴近,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在情感上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感受童年的快乐,在语言能力上所要达到的目标则是能根据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本课本文是一篇洋溢着的欢乐,洋溢着温情的童年故事。故事描述了小伙伴们在沙滩上堆城堡,玩游戏,编童话的情...
写作《观点要明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观点要明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观点要明确》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训练,这是进入九年级后学生的第一次议论文写作训练,紧接着第三单元是“议论要言之有据,第五单元是“论证要合理”,三次训练成一个议论文写作序列。二、学情分析议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提出观点,但学生不会在文中明确表达观点,不知道什么是观点,表达观点不够准确、鲜...
2《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相关背景。理清全文的内容思路,作者的感情变化,并探究其原因。2、品位揣摩诗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3、领悟诗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精神品格。【教学重难点】1、领悟诗人热爱田园,追求返璞归真的人生境界。2、揣摩诗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播放李子柒的视频引出田园生活话题进行导入。二...
10《阿长与山海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分析阿长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2.探究童年视角和成年视角的交错转换,反复体味贬义背后的温情,深挖作者对阿长的情感。3.学会感受生活,学会读懂他人的爱,发现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教学重难点探究童年视角和成年视角的交错转换,反复体味贬义背后的温情,深挖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学会感受...
11《宇宙生命之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0《宇宙生命之谜》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酶、碳、析、揭、磁、陨等9个生字,会写“谜、摄、磁、御”等12个生字。会写“揭开、轨道、拍摄、枯萎、稀薄、抵御、沧海一粟等10个词语。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
3《庖丁解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下庖丁解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庖丁解牛》是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作者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那么人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精神和身体不会受到伤害,同时解完牛踌躇满志之后,感到心滿意足的同時,应该好好地收敛自己的态度,不...
《灰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5灰雀教学目标: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3、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应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课前准备: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教学设计: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
11《蟋蟀的住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蟋蟀的住宅》教学教案教学目的:1、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2、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一张蟋蟀的图片)师:同学们认识这个小东西吗?它们叫什么?(蟋蟀)师:对,这是它的大名,它的小名叫什么,大家知道吗?(...
12《荷叶圆圆》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材分析】第六单元是围绕“夏天”主题编排的单元,选编的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铺陈了夏季之美(如表1)。从单元课文体裁来看,《古诗二首》选编了两首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经典古诗,《荷叶圆圆》是一篇想象丰富、极具童韵的童话散文诗,诗中陈叙了夏日荷塘盛景,《要下雨了》择取了一篇别富趣味的科普童话故事,借以向儿童普及...
14《普罗米修斯》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普罗米修斯》是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4课,这篇课文改写自古希腊神话,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为人类“盗取火种,遭受了宙斯残酷的惩罚,后来得到大力神的救护,终于获得自由的故事。故事塑造了一个给人类带来幸福的英雄形象,盛情赞颂了普罗米修斯坚强、勇敢、善良、无私的精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
1秋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秋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前面三个单元学习了识字、拼音之后,第四单元开启了课文的学习,在本册教材中承上启下,起着巩固拼音,延续识字,开启阅读的关键作用,聚焦课文内容,本单元第一次呈现了自然段、带有叠词的短语、古诗、人物的语言,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初始概念,立足学生的零起点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探究特点,提升课堂实效。围绕人文主题:自然,教材编...
《6骑鹅旅行记(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反思6*骑鹅旅行记(节选)【课前解析】关注原著:《骑鹅旅行记》讲述了一名叫尼尔斯的14岁小男孩的故事。他顽皮、任性、不爱学习,喜欢捉弄小动物,因为对小精灵不恭敬受到了惩罚,被小精灵变成了一个只有拇指般大小的人,随后又被自家飞走的雄鹅带上高空而离开家。从此,他骑在鹅背上,跟随大雁走南闯北,周游各地,历时八个月才返回家乡。在整个旅行中尼尔斯不仅欣赏到瑞典...
《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童年的水墨画》的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掌握相关文学知识。学会通过诗歌欣赏和分析,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合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意境。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分享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珍惜,培养对中华文...
15故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5故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变字,寻找课文中闰土,杨二嫂的变化,“我”的变化,分析人物形象,探究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变化,理解作者一颗不变的寻求民族出路的初心。教学重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探究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变化,理解作者一颗不变的寻求民族出路...
第20课《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有感情诵读诗文。(2)领悟诗句蕴涵的哲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3)培养学生创作短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中理解诗的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教学重点】:(1)熟读、背诵...
19《父爱之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父爱之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理解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文中所表达的父爱。4.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增进学生对父母的理解。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爱的伟大。2.教学难点: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三、教学过程1.导入(3分钟)——以下是一些关于父爱的名言,引出父...
10大还是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大还是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时、候等11个生字和双人旁、竖心旁2个偏旁;会写“自、己”等3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插图,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3、结合生活体验,说说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4、学习后思考,为什么不想长大,又为什么想快点长大的。5、在仿说中迁移运用文中句式。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体会“我”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