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的公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定义:知识回顾: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如何推导?2观察思考:以下几个数列有何共同特点?(1)2,4,8,16,(2)2,2,4,422(4)5,5,5,5,(3)1,,,,21418112nnaa21nnaa2)1(1nnaa11nnaa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之比等于同一常数3如果一个数列从第__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_等于_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这个常数叫做等数列的_____1.等比数列定义:二比同...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3函数的基本性质1.3.2奇偶性第一课时函数的奇偶性1大自然是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它用对称的方法创造了“”千百万种不同的生命.被誉为上海之鸟的浦东国际机场的设计模型,是一只硕大无比、展开双翅的海鸥.它的两翼呈对称状,看上去舒展优美,它象征着浦东将展翅高飞,飞向更高、更广阔的天地,创造更新、更宏伟的业绩.一些函数的图象也有着如此美妙的对称性,那么这种对称性体现了函数的什么性质呢?情境...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2函数及其表示1.2.2函数的表示法1学习目标思维脉络1.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以及各自的优缺点.2.在实际问题中,能够选择恰当的表示法来表示函数.3.能利用函数图象求函数的值域,并确定函数值的变化趋势.21.解析法32.图象法43.列表法5做一做某同学计划买x(x∈{1,2,3,4,5})支2B铅笔,每支铅笔的价格为0.5元,共需y元,试求铅笔支数x与价格y之间的函数关系,分别用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表...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2函数及其表示1.2.1函数的概念1很多人都喜欢玩打台球的游戏,当你从不同的角度或力量发力时,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计算机是如何进行分析的呢?为了研究运动变化的规律,人们一般借助于函数来研究.2初中学习的函数概念是什么?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则称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其中自变量x的取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自变量x的值对应的y...
1【教学重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明确函数的三个要素即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理解函数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函数符号的含义,函数概念的整体性.21.请回忆在初中我们学过那些函数?答:正比例函数:y=kx(k≠0);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y=kx+b(k≠0)(0)kykx二次函数:y=ax2+bx+c(a≠0)3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
§6.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考纲要求]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特殊函数.11.数列的有关概念(1)数列的定义按照__________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___.一定顺序项2(2)数列的分类3(3)数列的表示法数列有三种表示法,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数列的通项公式(1)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___...
第一章基本初等函数(Ⅱ)11.1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21.1.1角的概念的推广31.结合具体实例体会角的概念的推广,能正确区分正角、负角和零角.2.理解象限角与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特征.3.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并能判断角所在的位置.41231.任意角(1)角的定义.①静态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②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3函数的基本性质1.3.1单调性和最大(小)值11.理解单调函数的定义,理解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2.掌握定义法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3.掌握求函数单调区间的方法(定义法、图象法).2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________时,都有________,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D上是________;当x1<x2时,都有________,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减函数...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函数及其表示1.1.1函数的概念1要点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x∈A.对应关系f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y=f(x)热身训练2要点2函数的三要素对于函数f:A→B,自变量x的取值集合A叫做函数的;与x对应的y的值叫做,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要点3区间(设a<b)定义域函数值值...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知能整合提升1.集合中元素特征的认识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是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1)确定性是指一个对象a和一个集合A,a∈A和a∉A必居其一.它是确定一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的依据.(2)互异性是指同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相同的对象归入同一集合时只能算作集合的一个元素.在解答含参数的集合问题时,互异性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检验工具.(3)无序性是指任意改变集合中元素的排列次序,它们仍然表...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2函数及其表示1.2.2函数的表示法第一课时函数的表示法1“”如果一个人极有才华,我们会用才高八斗来形容他;“”如果一个人兼有文武才能,我们会用出将入相来形“容他;如果一个人是稀有而可贵的人才,我们会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他;如果一个人品行卓越,天下绝无仅“”有,我们会用斗南一人来形容他.那么对于函数,又有哪些不同的表示方法呢?情境引入2函数的表示法表示法定义解析法用__________表示两...
映射的概念(说课稿)1映射的概念一、教材分析二、目标分析四、过程分析三、教法分析五、评价分析2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从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来看位置上看,“映射的概念”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12.1.4.顺序上,在初步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后,对其进一步认知与升华。专业发展的角度,映射也是现代数学的一个基本概念。3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2.从学生认知角度看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和函数的概念这两...
1澳西部景观澳东部景观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3考点一:洋流的概念和类型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问题一:什么是洋流4问题二: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什么560°30°60°30°60°问题二: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7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但大范围的洋流形成往往不是单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同时受几个因素的综合影响。此外,地转偏向力以及陆地的形状,也...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2函数及其表示1.2.2函数的表示法1.已知函数,则2()fxxx()_____;(21)__________.fafa.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xfxx2a2a4262aa{|11}xxx且((1,1])或(-,-1)温故知新(2)___;f23、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间的对应关系(1.2.1的实例3)。2、图像法,就是用图像表示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1.2.1的实例2)。1...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2函数及其表示1.2.2函数的表示法1【学习要求】1.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的各自优点,掌握用三种不同形式表示函数;2.提高在不同情境中用不同形式表示函数的能力.【学法指导】学习函数的表示形式,不仅是为了研究函数的性质和应用的需要,而且是为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感受到学习函数表示的必要性,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从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函数的三种表示法(1)解...
1.2.1函数的概念(第2课时)1一、复习1、函数的概念:设A、B是两个____________,如果按照某种_______________,使得对于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之对应,则称f:A→B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非空的数集确定的对应关系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集合B唯一确定的一个元素y2、定义域: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构成的集合值域: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构成的集合C={y|y=f(x),x∈A}_____B3、函数三要素:定...
专题214.45.1任意角和弧度制第五章三角函数1.若且,则是()A.第一象限角B.第二象限角C.第三象限角D.第四象限角【参考答案】C【解析】由,知在第三、第四象限或轴负半轴上,由知在第一、三象限,于是得到在第三象限.2.()A.B.C.D.【参考答案】C【解析】.3.的值为()A.B.C.D.【参考答案】A【解析】.4.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B.C.D.【参考答案】C【解析】可用三角函数线比较它们的大小,以后可用诱导公式...
1【课标要求】1.理解函数的集合观点下的定义,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会用集合、区间或不等式表示它们.2.理解函数符号的意义,并会求某些自变量及函数值.2|新知预习|知识点一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定义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2.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函数y=f(x)...
2.4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1名称等差数列概念常数性质通项通项变形dnaan)1(1mdnaamn)(),m(N*n旧知回顾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公差(d)d可正可负,且可以为零21.看清楚纸的厚度是怎样变化的.折1次折2次折3次折4次...折28次厚度2(21)4(22)8(23)16(24)...228已知白纸的厚度为1,将白纸对折.(如果一页纸的厚度按0.04毫米计算)当折到第28次的时候,请大家估计一下纸的总厚度.厚度=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