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教师参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2.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
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探究实验基础典例研习实验基础解读实验萃取精华实验探究探寻结论提升精度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若纸带记录的物体运动的信息,用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可以粗略表示其间某点的瞬时速度,则各点的瞬时速度分别是vA=13xT,vB=23xT,vC=33xT,vD=43xT,vE=53xT,一、数据处理1.计算瞬时速度把计算所得的各点的速度填入下表中位置ABCDEFΔx/mv/(ms-1)2.v-t图像的画法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
5.2平抛运动5.2平抛运动1直线或曲线。1.物体的运动轨迹是什么?想一想导入新课2只受重力的作用。2.物体在曲线运动中受什么力作用?(忽略空气阻力情况下)GG33.为什么物体会沿直线或曲线运动?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初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v0F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直线运动。v0F4以一定的速度v0将物体抛出,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物体只受重力mg作用的运...
第七章运动和力17.1怎样描述运动2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知识点1什么是运动和静止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参照物: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位置变化则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拓展归纳1.在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参照物...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学习提纲尝试回忆:一、动物的运动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什么结构组成?它们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2、对照课本P29关节模式图,说出关节由哪些结构组成?思考:(1)关节的哪些结构使关节既牢固又灵活?(2)人体都有哪些部位有关节?进行体育运动时,哪些关节容易受伤?应当怎样保护?3、骨骼肌包括哪两部分?一组肌肉的两端是否附着在一块骨上?4、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什么特性?5、试用一句...
5.4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1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核心素养形成脉络1.知道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基本问题。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3.能够对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进行分析。2自主阅读自我检测一、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研究表明,通常宏观物体做低速(即远小于光速)运动时,都服从牛顿运动定律。3自主阅读自我检测二、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求解此类题的思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根...
5.1牛顿第一定律1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核心素养形成脉络1.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并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3.了解惯性概念,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2自主阅读自我检测一、重新习惯地球上的生活航天员回到地球上所谈的感受中蕴含着一个深刻的物理道理,那就是运动和力的关系。3自主阅读自我检测二、伽利略的实验和牛顿的总结1.伽利略的实验实验设...
第2节分子的热运动新情境激趣引航暮春时节,金黄的油菜花铺满了原野,微风拂过,飘来阵阵的花香。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离很远人们就能够闻到这沁人心脾的香味呢?学习目标1.了解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产生的.2.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理解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3.知道什么是热运动及决定热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新知预习一、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产生原因:是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5自由落体运动1根据漫画讨论:两位先生在干什么?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测量井深?他们采用的方法有道理吗?为什么?2学点1自由落体运动⑴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⑵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①物体只受重力作用;②由静止下落。⑷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⑶物体在空气中的运动能否看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
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01020304备选训练课堂互动题组剖析规律总结1课堂互动1.飞行时间:由t=2hg知,时间取决于下落高度h,与初速度v0无关。2.水平射程:x=v0t=v02hg,即水平射程由初速度v0和下落高度h共同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3.落地速度:v=v2x+v2y=v20+2gh,以θ表示落地速度与x轴正方向间的夹角,有tanθ=vyvx=2ghv0,所以落地速度只与初速度v0和下落高度h有关。2课堂互动4.速度改变量: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内...
本章整合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本章知识可分为四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二部分:自由落体运动;第三部分:运动学图象;第四部分:实验。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规律ەۖ�ۖ�ۖ�ۖ�۔ۖ�ۖ�ۖ�ۖ��ۓ基本公式ەۖ�۔ۖ��ۓ速度公式:𝑣=𝑣0+𝑎𝑡位移公式:𝑥=𝑣0𝑡+12𝑎𝑡2速度位移公式:𝑣2-𝑣02=2𝑎𝑥重要的导出公式ەۖ�۔ۖ��ۓ平均速度公式:𝑣=𝑣12=𝑣0+𝑣2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
习题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应用1[要点归纳]1.匀变速直线运动四个常用公式的比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的应用公式一般形式v0=0时涉及的物理量不涉及的物理量速度公式v=v0+atv=atv、v0、a、t位移x位移公式x=v0t+12at2x=12at2x、v0、t、a末速度v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v2-v20=2axv2=2axv、v0、a、x时间t平均速度求位移公式x=v0+v2tx=v2tx、v0、v、t加速度a22.常用公式的三点说明(1)表中四个公式共涉及匀变速直线运...
力和运动复习1•复习要求:•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的概念。能用惯性解释生活中产生有关现象。•2、知道二力平衡的概念及二力平衡的条件。•3、知道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21.牛顿第一定律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棉布表面木板表面比较小车滑行距离同一小车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从静止下滑。3牛顿第一定律2.惯性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本章整合第五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1本章知识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牛顿第一定律;第二部分:牛顿第二定律;第三部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一、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ەۖ�ۖ�ۖ�۔ۖ�ۖ�ۖ��ۓ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理解ەۖ�۔ۖ��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大小由质量唯一决定2二、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
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形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岩石圈物质循环近几年高考常以区域地表形态或等高线图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和形成的地貌是近三年的常考点。考查形式选择题和综合题并存1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关系风化搬运固结成岩2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问题。代码地貌类型实例A____________地貌我国黄土高原千沟万壑B__...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一章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1基础知识梳理2核心考点突破32年高考模拟2基础知识梳理3•一、实验目的•1.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2.会计算纸带上各点的瞬时速度•3.会利用纸带计算加速度•4.会用图象法探究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图象求加速度•二、实验原理•1.打点计时器:•(1)作用:计时仪器,当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f=50Hz时,每隔__________打一次点。0.02s4•(2)工作条件...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课时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课前预习作业随堂检测作业课后巩固作业2基础训练课前预习作业3一、选择题1.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但可一端高一端低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D.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42.(多选)在用打点计时器...
第4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专题一力与运动1考点一曲线运动概念和方法辨析考点三与斜面有关的平抛运动问题考点四平抛运动的临界问题考点二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2曲线运动概念和方法辨析考点一3模拟训练模拟训练1.(人教版必修2P3演示改编)如图1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弯曲的轨道,钢球以一定的速度从轨道的始端进入,末端离开.对钢球在轨道末端速度方向的判断,图中表示正确的是A.aB.bC.cD.d√解析钢球在轨道末端时速度方向沿轨道...
习题课: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几类典型问题11.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其中加速度a与合力F存在着瞬时对应关系,a与F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a的方向始终与合力F的方向相同。2.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做好两个分析: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同时抓住联系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加速度。2一二三一、瞬时加速度问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a与合外力F存在着瞬时对应关系,所以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
考点强化:追及与相遇问题01020304运动图象的应用——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互动题组剖析备选训练1讨论追及、相遇问题的实质,就是分析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1.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1)一个条件:二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能否追上或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2)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可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位移关系,也是解题的突破口。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