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雷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雷雨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识字,积累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和词语。3.能边读边想象,具体感受并体会雷雨前的景象,并能通过朗读表达这种感受。4.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目标1.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等9个字,正确读写“叔叔、足迹等6个词语。2.能采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3.朗读课文,能读出问答的语气。4.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雷锋精神。2.读句子,想画面,...
13湖心亭看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3.感悟张岱深沉的故国之思及超凡脱俗的雅趣。教学重难点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感悟张岱深沉的故国之思及超凡脱俗的雅趣。教学过程一、导入关注提示1.教师读阅读提示直接入题:“大雪净化了天地,冻结了人声鸟语,也激发了作者游览西湖的雅兴。他在沉沉夜色中乘舟独往,看到雪中的西湖果...
2《变形记(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变形记(节选)》教案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获得深入的情感体验。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小说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手法。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思想和艺术手法,触发对现代社会人类生存处境的反思。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流派、影响,理解和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重...
《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目标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骨”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生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重点)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重点)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
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古诗词二首》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单元以“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古诗三首》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本课中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诗文中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借助书中注释和学生自学诗词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读好诗词,联系身边生活展开想象走进诗词意境,体会诗中...
23《月光曲》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3课《月光曲》二、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理想和信念”,编排了两个语文要素:一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二是“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古诗三首》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选编了三首古诗,分别是李贺的《马诗》、于谦的《石灰吟》和郑燮的《竹石》,表达的都是诗人远大...
18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囊萤夜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成长”是本单元的主题,其围绕“成长”这一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小英雄雨来(节选)》、《我家的男子汉》以及《芦花鞋》四篇课文,分别展示了不同年代少年的成长故事。而《囊黄夜读》则来自千本单元的第18课《文言文二则》,讲的是晋朝人车胤刻苦读书的故事,赞美了我国古代少年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的求知精神。其大意为:车胤肃静勤勉,学习不...
第七单元《红楼梦》前5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1—5回教学简稿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2课时)简介:楔子——灵石入世,一个美丽的神话。交代小说来历。序言——甄家兴衰是贾府兴衰的雏形。甄士隐、贾雨村——暗含谐音化的创作手法;贯穿全书的线索人物。训练技能:梳理情节线索的作用预习任务:了解“女娲补天和“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概述甄士隐的遭遇,思考为...
14小马过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小马过河》教案【教材分析】《小马过河》是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化手法、通过小马与牛伯伯、小松鼠的对话,把一个不善思考、凡事爱问妈妈的孩子写得活灵活现,使小读者读起来感到特别亲切。学习本课,要启发孩子们做事要认真思考,开动脑筋,努力亲自去实践,这样就能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设计意图】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记住生字,在学习课文的板块则主要...
6景阳冈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景阳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攻克阅读障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了提炼关键词的方法:找段落——抓重点语句——提炼关键词,这为本节课梳理武松打虎的过程打下了基础。同时,上节课已经重点研读了喝酒、上冈的部分,学生对武松的性格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为本节课深入品悟武松的形象做好了铺垫。教学目标1.抓关键语句,提炼关键词,梳...
6狼牙山五壮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6《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课前解析】关注文本:《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敌人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晋察冀根据地,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安全转移,诱敌上山,痛歼敌人,最后壮烈地跳下悬崖的故事,表现了这五位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关注背景:本单元选取的...
17盼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7.盼【单元教材解读】这篇课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的渴盼,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画面。课文围绕“盼”在写,暗含着“有梦想,有追求,就有希望的立意,为围绕中心意思组织资料提供了方法,即通篇都要围绕中心来进行创作。另外,课文围绕着“渴盼下雨”这一中心,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以及对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方面的描写,从多角度...
23《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疏通文意。2.识记议论文文体知识,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3.赏读并学习运用孟子的雄辩艺术。教学重点: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2.结合议论文文体知识,理解中心论点,理清本文论证思路。教学难点:赏读并学习运用本文孟子的雄辩艺术。教学过程:第...
《窦娥冤(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窦娥冤》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文学类文本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感情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
17我变成了一棵树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而第五单元的单元主题导语告诉我们:本单元要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这是一篇充满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生活的童话故事。从“我的愿望出发,展开大胆想象,讲述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全文语言轻松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文章以妈妈叫“我吃饭开头,引...
3《天窗》第二课时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学期春季课题天窗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天窗带给乡下孩子的快乐。2.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学习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乡下孩子所见所想的乐趣,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3.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课文的表达写几句话,感受想象的乐趣。4.体会句子“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
三《长征胜利万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高教版(2023-2024)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题目《长征胜利万岁》教案学时讲授练习授课人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回忆录的相关知识。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中几个主要部分的内容。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技巧。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背景知识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及对当下的启示。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中几个主要部分的内容。教学难点结合背景知识...
《花的学校》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花的学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识别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掌握其用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课文的学习,...
18慈母情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8慈母情深【教学目标】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2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