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桦第二课时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单元第3单元课型精读课文课时第2课时主备人课题《白桦》目标确定依据课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白桦》这首现代诗...
13桥(一等奖创新教案)13桥(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短句。3.通过描写老支书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4.理解情节设置、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描写老支书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情节设置、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准备搜集洪灾资料;课件资源。教...
12《为人民服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设计思路】《为人民服务》是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围绕人文主题“理想与信念编排了四篇课文,《为人民服务》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的根本宗旨,尤其是“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像一根红线贯穿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从文本内容来看,这篇课...
《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
18慈母情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慈母情深》教案教学目标:1.娴熟掌握“魄、抑等11个生字,流畅书写“辞、抑”等12个生字,并深入领悟“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的丰富意蕴。2.通过细致品味描绘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关键句、段,深感其慈祥与善良之心,深刻体悟母爱的崇高与动人之处。3.让内心深处洋溢出的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如春芽般在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的主要...
邓小平爷爷植树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教学内容《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87年4月5日,83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松柏的情景。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点明时间。第二和四自然段写邓小平爷爷前往天坛公园植树,详细地写了他手握铁锹,栽种柏树苗的场景。第五自然段讲长大后的柏树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课文插图是邓小平爷爷和少先队员一起植树的照片,可以看出邓小平...
【核心素养】第9课论教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9*论教养1.语言运用:正确认读和理解“箴言“矫揉造作”“附庸风雅等词语。2.思维发展:思考“教养”的真正含义;撰写旁批,揣摩课文论证特点。3.审美鉴赏:体会本文观察细致、事例生动、说理深刻明晰、行文自然晓畅的特点。4.文化传承:联系生活中的正反实例进一步理解“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自读课文,撰写旁批,揣摩课文论证特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
3《荷花》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荷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能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描述荷花的特点和美丽。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朗读、讨论和创作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发现美、表达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
5树和喜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3课时)《树和喜鹊》【教材分析】《树和喜鹊》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2课。本单元主题为“伙伴,学习重点是联系上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和词句的积累、运用。《树和喜鹊》是一篇童话,向我们展现了三个画面: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孤单地生活;后来这里有了许多树、许多鸟窝、许多喜鹊;喜鹊们、树们快乐地生活。随着画面的不断丰富,树和喜鹊由单个变成群体,由孤单变得快乐,故事生动形象地告诉学生...
7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情境,引发兴趣:-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20...
古诗词诵读《锦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锦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诗歌,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艺术创作特点。2.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3.品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教学重点:1.鉴赏本诗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教学难点:1.本诗的旨意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名句导入1.何当共剪西...
17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1.教学内容分析《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珊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免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免子,最后,免子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本文构段有特色,第1、2、3、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
12纪念白求恩一等奖创新教案12纪念白求恩教学目标1.厘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2.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3.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4.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1.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2.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疯狂的日军不断入侵中国,许多外国人...
10《苏武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班固教学目的: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4、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教学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课时...
21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古诗三首-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枫桥夜泊》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的第二首。是唐代诗人张继创作的一首名垂千古、万人传播的羁旅诗。本诗通过诗人在江南游历,夜泊枫桥时,对眼前残月西沉、乌鸦哀鸣、霜华漫天、渔火愁眠、夜半钟声、孤舟摇曳景象的描绘,真切自然地抒发了他跨越时空的羁旅之愁。教材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正是让学生在读诗悟诗中,...
1春夏秋冬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识字1《春夏秋冬》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识字单元的开篇,图文结合展现春、夏、秋、冬这四季美景,全课以词组,三字句,节奏感强,易于学生朗读、记忆。通过精美插图画引导学生认识美丽的四季,了解大自然的景物特征:青草,红花,游鱼,飞鸟,一景一物结合层层学习,表现出大自然之美,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学生分析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于四季的特点有深刻印象,...
《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认识本课的14个生词,理解“蹭来蹭去等五个词语,重点指导书写“旅、救”这两个生字。2.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并简单复述红头旅行的过程。3.抓住对话,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感受青头和红头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4.学着复述故事、改编故事。教学重难点:抓住对话,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7《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梳理文章的结构,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重点)2.分析本文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的表达效果,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难点)3.学习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教学方法:1.朗读法;2.欣赏法;3.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播放课件图...
2《大学之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高二学期秋季课题《大学之道》教科书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___出版日期:2020年3月教学目标1.“寻根——大致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2.梳理文段,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并把握《大学之道》的要旨。(语言建构与运用)3....
22狐假虎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案:《狐假虎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书写“假“威”等生字,理解“狐假虎威“神气活现”等词语的含义,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扮演“狐假虎威的故事。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愚昧。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懂得“狐假虎威”的寓意,受到启发和教育,学会在生活中思考问题,不盲目跟从他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