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练习+学习单作业练习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小学语文年级三年级学期春季课题枣核教科书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统编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业练习作业一:读课文4-13自然段,提取重要信息,完成下面的示意图。作业二:尝试着把故事中重点的部分用自己的话讲给家长听,请家长为你的复述打等级吧。复述要求星级能借助提示,按顺序复述故事的大致内容能借助提示复述故事,觉得有意思的部分详细...
【核心素养】第25课活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5活板1.语言运用:了解本文作者及《梦溪笔谈》的相关知识。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句。2.思维发展: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活字印刷术及其主要特点。3.审美鉴赏:掌握本文说明方法,品味本文使用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4.文化传承: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创造才能以及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增强文化自信。1....
13《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13《猫》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重点指导“即、屏的写法。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4.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愿望。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教学准备:1.课前阅读老舍先生...
18太空生活趣事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8.太空生活趣事多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太空生活趣事多》是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科学小品文。本课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并且把造成“奇特的原因巧妙地安插在第三段:“因为水处于失重状态,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这就是失重,也就是造成睡觉、活动、喝水、洗澡都很奇特的原因。这些有趣的事情对学生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引》【素养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2、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空篌引》。3、了解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风格和写作特色。导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庐声震林木,响遏行云。/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音乐王国里,乐曲广袤的欣赏空间为听众提...
18威尼斯的小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会写“艇字。2.能说出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体会威尼斯的动、静之美3.能根据第2自然段的内容,说出小艇的特点。4.了解课文和阅读链接在表达方法上的相似之处。感受水城风情,陶冶审美情操。二、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体会威尼斯的动、静之美2.能根据第2自然段的内容,说出小艇的特点...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字词,概括课文内容。2.针对课文的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逐步学习通过不同的方法和角度提问。3.在梳理问题的同时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重点:阅读时能积极思考,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难点: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单元导读,走进童话1.学习时最怕没有疑问,带着疑问学习必有进...
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9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一、学情分析学生对“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方面的知识并不陌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能把握文章大意并知道文章围绕“只有一个地球”的中心来阐述事实。本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并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二、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表达的观点,体会说明的方法。2.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明确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
5《草船借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知识技能(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督”等14个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推却、轻易”等词语造句。(2)紧扣课文语言,感知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人物形象。(3)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
4邓小平爷爷植树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4.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目标:1、巩固第一课时认识的生字,指导书写“休息两个生字。2、抓住关键词体会邓爷爷不怕苦累、做事认真的精神品质。3、了解邓爷爷植树造林的心愿,利用假设和情景说话训练,知道树木对人类的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巩固生字,有一定感情的朗读第3自然段。难点:对关键词句的体会和情景说话训练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一、自然导入,巩固识字师:同...
16雷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课文16.《雷雨》教案教材分析: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教学目标...
1《望海潮(东南形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词的音韵美和艺术美。2.把握词的意象、内容和风格,鉴赏词的艺术手法。3.把握词的创作背景,明确城市荣衰兴败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和词人的情怀。【教学过程】把握词的意象、内容和风格,鉴赏词的艺术手法;把握词的创作背景,明确城市荣衰兴败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和词人的情怀。【教学过程】(一)探究写作目的俗话说:上...
3*回忆鲁迅先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回忆鲁迅先生【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做批注的阅读方法,梳理文章内容;2、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感情;3、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做批注的阅读方法;难点: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感情。【教法与学法】导读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钟)开国领袖...
10纸的发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纸的发明》两课时教学设计一、解读教材《纸的发明》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本文紧扣单元主题,叙述了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二...
21青蛙卖泥塘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1《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清课文内容,大致了解青蛙没有卖掉泥塘的原因。(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泥塘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感悟到通过我们的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环境。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大致了解青蛙没有卖掉泥塘的原因,感受泥塘发生的变化,感悟到通过我们的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环境。教学难点:在教...
9《明天要远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字与写字:认识“睡、那等11个生字和目字旁、京字头2个偏旁。会写“才、明”等4个字。2.阅读与鉴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感受小朋友远足前睡不着、兴奋、激动的心情,以及对远足的向往与期盼。3.表达与交流:通过仿说练习,积累并运用所学的句式。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
1《读书目的与前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及其经历;2.思维发展与提升:解读作者的观点,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思路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文章中重点的语句,赏析文章中娓娓道来的语言特色。4.文化传承与理解:探讨了解读书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梳理正确的学习观。教学重点:解读作者的观点,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思路,鉴赏文章中重点的语...
1秋天第1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秋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秋、气、了、树、叶、片”6个生字;认识“木字旁、口字旁”2个偏旁;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了、子”2个生字;识记笔画“横撇”。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认识自然段,并尝试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来了,天气和树叶有了变化。【教学重难点】正确朗读课文...
23《鸟的天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3.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2.难点: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教学过程:一、精彩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儿吗?你们见过哪些鸟儿呢?今天,...
《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时《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联读情景导入:革命战争年代,民族英雄浴血奋战,谱写了历史;和平建设时期,时代模范无悔奉献,铸就了未来。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繁荣的时代;回首,历史英雄甘抛热血,前赴后继。本节课我们将通过两篇新闻来了解那些被载入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