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近六年全国卷文言文挖空训练2018全国一卷鲁芝传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名望与德行),为西州豪族(豪门大族)。父为郭汜所害(被动句),芝襁褓(婴儿时期)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专心致志于思索)坟籍(古代典籍)。郡举(推选)上计吏(向国家汇报情况的地方官),州辟(选聘)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除(任命)郎中。后拜(授予官职)骑都...
初中文言文常用实词梳理【知识梳理一词多义】安:备: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⑴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⑵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奉养)⑵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⑶犹得备晨炊(准备)⑷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安定)卑:奔:⑴非天质之卑(低下)⑴屠乃奔倚其下(急走,跑)⑵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指飞奔的马)比:⑴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一[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Guangshijiaoyu初中阅读专题初中文言文阅读的复习要点及答题方法新课标要求7-9年级的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对古文的考核重在考核学生记忆积累的过程,考察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不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情况,对文言文的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文言虚词的作用。2、顺畅朗读,断句停顿。3、句...
板块二文言文基础知识高考常考120个文言实词1.爱ài①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②热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③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④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六国论》)⑤吝惜,舍不得。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⑥通“(ài)”,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⑦吝啬。百姓...
文言文常见八个虚词意义与用法执教:阮兴刚文言文常见八个虚词意义与用法为、以、其、之、于、者、而、则一、为㈠动词wéi⒈译为“做”例:①并自为其名②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③为我为云梯之械④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⑤行拂乱其所为⑥好为《梁父吟》⑦行拂乱其所为⒉译为“作为、当作、成为”例:①弃其杖,化为邓林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③以丛草为林④武陵人捕鱼为业⑤以牒为械⑥全石以为底⒊译为“认为”例:①孰为汝多知...
2023-2024高考语文「文言文高频词」最全归类一、与科考有关的:贡举:古时地方向朝廷荐举人才(举荐科目:孝、廉),指科举考试。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即考中。登第:登科,科举考中进士。进士: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中第:科举考试及格。落第、下第:科举时代指殿试或乡试没考中。状元:殿试第一称状元。会元:会试第一称会元。解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乡试:科举时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选拔人才的...
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二)朗读与翻译文言文阅读(二)朗读与翻译复习目标1.复习文言文的朗读与翻译,掌握文言文朗读停顿和句子翻译的方法。2.正确的朗读文言文,准确的翻译文言句子。基础存盘一、要点概览二、知识归纳一、文言文的朗读考试中,文言文的朗读往往是用朗读节奏,也就是文言文的断句来表现的。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重视文言文的诵读,...
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三)内容理解文言文阅读(三)内容理解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基本掌握阅读理解文言文内容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2.能运用所学方法解答具体试题。基础存盘一、要点概览二、知识归纳知识点一:理解、概括文章内容(事件)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包括句意、段意和篇意,能根据要求对重要内容做出自己的评价。对经典内容要能像阅读现代美文一样进行欣赏,对重点内容有自己个性化、多元化的理解...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汇总(素材)l文言文第一课《桃源源记》第一篇:【甲】《桃源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注...
二、统编教材39篇文言文诵读素材INCLUDEPICTURE速记二.tifINCLUDEPICTURE速记二.tif\*MERGEFORMAT七年级上册1.咏雪(《世说新语》)原文译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②讲论文义③。俄而④雪骤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⑥?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chā)可拟⑦。”兄女曰:“未若⑧柳絮因风⑨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他的小辈讲解文章的义理。不...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18个虚词小故事助记(教师版)(学生版)高考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助记文言实词小故事+一词多义解释+挖空训练助记【既可以有效记忆词语,又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积累】第一组1-40个文言实词挖空助记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及故事汇编61--120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及故事汇编61--12061去1.词义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qū)。本义:离开。“去的本义是“离开”。“离开一个地方,当然就跟那个地方有了一定的“距离”。用于使动意义,使离开,意义即是“除掉,去掉。2.助记小故事曹操率军南征,至河边,此地去()乡千里,见江水东去(),...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及故事汇编1—60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及故事汇编1--6001爱1.词义从心,旡(jì)声。本义:吝啬,舍不得“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2.助记小故事楚人爱()其子,虽爱()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菊,众人爱()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而不见。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共60篇)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共60篇)1.海市蜃楼尝(曾经)读《汉书天文志》,载“海旁蜃气象楼台①”,初未之信(宾语前置)。庚寅②季春(春末),余避寇(于)海滨(省略句,状语后置)。一日饭午,家僮走(跑)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父老观以为甚异(奇怪)。”余骇(惊讶)而出,会(恰逢)颖川主人③走使④邀余。既至,相携(互相搀扶)登聚...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最新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教学目标:1.回顾熟悉课文内容2.梳理文言知识点并积累记忆教学内容: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语文资料整理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目录1、文言实词故事记忆文言实词120常考易错文言实词100文言实词分类记忆文言实词高频词语整理2、文言虚词文言虚词简表十八个虚词的故事文言文--实词故事记忆文言实词120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2、安战国间,诸侯...
(精华)励志的文言文(古文)【原文】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题一、文言文《伤仲永》。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④明道中,从先人..还家()⑤不能称.前时之闻()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⑦或.以钱币乞之()⑧卒.之为众人()2.翻译下列句子。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②泯然众人矣。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3.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