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古诗文言文汇总〔部编版〕目录三峡...........................................................................................................................................................................2答谢中书书...............................................................................................................................................................2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
〔一〕王冕求学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②映长明灯③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假设不见。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⑥。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编者朱建发第六单元探究目标[重点]1准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掌握重要的实、虚词用法。2读懂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史传文学的有关常识。[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和名词佳句,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2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进一步加强诗词鉴赏能力;领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关于史传文学司马迁的《史记》是传记文学,对中国后世小说、戏剧创作有明显影响,其中历史人...
24/4/2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公输《墨子》《墨子》24/4/2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公输盘公输盘为为楚造云梯楚造云梯之之械,成,将械,成,将以以攻宋。攻宋。子子墨子闻之,墨子闻之,起于起于鲁,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见公输盘。不畏艰辛、不辞辛劳的精神。体现他“非攻”的主张24/4/2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公输盘...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文言文之断句1情境导入2情境导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故事“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故事主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客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3知识讲解文言文之断句文言文之断句韩愈在《师说》中说过:“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文言文词类活用之使动用法1情境导入经典广告生命一号,聪明你孩子的大脑!2知识讲解词类活用之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发出的,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3知识讲解动词的使动用法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动作的发出者(广)尉忿恚产生了动作使生气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4知识...
文言文阅读“之”字的意义和用法1文言小故事原文:一僧欲之(1)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之(2)应。久之(3),此僧以箪食瓢饮之助至南海,夸之(4)于唐僧:“此何难之(5)有?”唐僧曰:“汝之(6)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7)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8)乎?”翻译:有一个和尚想去南海,就问唐僧,唐僧没有回答他。过了很久,这个僧人借助盛饭吃的箪和舀水喝的瓢的帮助到了南海,就向唐僧夸夸其谈说:“这又有什么难的?”唐僧说:“你百折不挠...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动词1情境导入“汉语听力考级题”节选1.录音:“小明,今晚上有思修课呢!你去不去?”“我去!我不去!”——问:小明去不去思修课?2.录音:“小明,你要他那个礼物呢还是我这个礼物呢?”“那个这个吧!”——问:小明要哪个?2知识讲解词类活用之名词作动词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3知识...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温习专题五文言文阅读(课内)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原文略),做题。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2、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答: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答:5、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文言文之翻译1情境导入一起来看《三国演义》片段,你能说出诸葛亮的这段台词的意思吗?2知识讲解句子翻译要忠实原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应从两方面着手:中考考点:常用文言句式以及文章重点句关键句文言文之翻译文言文之翻译1.词语的处理。2.句式的处理。3知识讲解(一)词语方面(一)词语方面1、食之而不能尽其材。喂养它却不能充分显示它的才能。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文言文词类活用之意动用法1情境导入成语积累鱼肉百姓--比喻用暴力欺凌,任意残害无辜的人们。鱼肉:视为鱼肉。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耻:以为耻。幸灾乐祸--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幸、乐:以为幸;以为乐。成语积累鱼肉百姓--比喻用暴力欺凌,任意残害无辜的人们。鱼肉:视为鱼肉。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文言文之“于”的用法1情境导入成语积累无动于衷业精于勤防患于未然苛政猛于虎哀莫大于心死事实胜于雄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于2知识讲解1.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说明行为发生的时间于=“在”于=“到”3知识讲解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2.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引出行为的处所、环境于=“在”于=“从”3.指通豫南,达...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文言文之文言句式(二)1情境导入红杏一枝莺歌燕语碧桃满树日丽风和2知识讲解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3知识讲解(1)谓语前置(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谓语前置,可译为“鸡、猪丰足”。谓语前置也叫主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情境导入成语积累喜新厌旧--喜欢新的东西,厌弃旧的事物。“新”“旧”作名词,译为“新的事物”和“旧的事物”。扶危济贫--扶助处境危急的人,救济生活贫穷的人。“危”“贫”译为“有危难的人”和“贫困的人”。惜老怜贫--爱护老人,同情穷人。“老”“贫”译为“老人”和“穷人”。成语积累喜新厌旧--喜欢新的东西,厌弃旧的事物。“新”“旧”作名词,译为“新的事...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动词活用为名词1情境导入成语积累夺人所好--强夺别人所喜欢的人或物。好:动词,喜欢,动词作名词,别人所喜欢的人或物。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往、来:动词作名词,前人的事业、未来的道路。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含贬义。笑:动词作名词,笑柄、笑料。成语积累夺人所好--强夺别人所喜欢的人或物。好:动词,喜欢,动词作名词,别人所喜欢的人或物。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文言文之“其”的用法1情境导入原文: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译文:狐狸对狼说:“羊肉一定很鲜美啊!...
专题二古诗词曲赏析聚焦甘肃中考一、[2017省卷,21~22]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1~2题。(5分)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注释】①浮沈:即“浮沉”。意谓消息隔绝。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分)()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词牌名的把握。这是一首词,“《如梦令》创作中,一般用叠字或叠句”,“秋雨,秋雨”运用叠词,所以词...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文言文之“之”的用法1情境导入原文:一僧欲之(1)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之(2)应。久之(3),此僧以箪食瓢饮之助至南海,夸之(4)于唐僧:“此何难之(5)有?”唐僧曰:“汝之(6)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7)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8)乎?”(1)动词,译为“到”、“往”。(2)代词,可译为“他”。(3)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4)代词,译为“这件事”。(5)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6)助词,用在主谓间,...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文言文之文言句式(一)1情境导入请观看一段视频,注意人物对话中的句式特点。2知识讲解文言句式之判断句文言文中,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就是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如:“我是中国人。”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3知识讲解(1)使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主语后用“者”字提顿,谓语后用“也”字帮助判断,组成...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1情境导入其一犬坐于前。谓语补语定语主语省略“像狗一样”,修饰谓语“坐”。“像狗一样”,修饰谓语“坐”。(狼)主语名词谓语起修饰或限制作用2知识讲解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它不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饰作用,从而充当了谓语的状语。3知识讲解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狐鸣呼曰谓语谓语像北斗星一样,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