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文言文阅读1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曲靖中考)阅读《三峡》,完成下列问题。(阿凡题:1068458)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
专项复习六文言文基础训练1一、通假字略无阙处往之女家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虑入则无法家拂士汝之不惠始一反焉一厝朔东军士吏被甲蝉则千转不穷“阙”通“缺”,断缺“女”同“汝”,你“曾”同“增”,增加“衡”通“横”,梗塞,不顺“拂”通“弼”,辅佐“惠”通“慧”,聪明“反”通“返”,往返“厝”同“措”,放置“被”通“披”,穿着“转”通“啭”,鸟叫声2二、一词多义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清...
使用说明:1、点击超链接进入相关页面(带下划线者为有超链接)2、点击左上角的回到主界面。3、点击进入下一页。4、每张幻灯片内容为无须点击自投。5、共43张幻灯片。开始上课1文言常用句式分为五大类2一、判断句二、疑问句三、被动句四、省略句五、变式句3一、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句子。常用形式8种(抓标志词)4二、疑问句:在古代汉语里,借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和疑问语气词)的帮助而发出疑...
专题八古诗词曲鉴赏考向探究考向探究应考策略应考策略当堂检测当堂检测1考向探究专题八┃古诗词曲鉴赏应考策略当堂检测考向探究[2017•淮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目。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3分)考向1炼字品析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2专题...
1【跟踪练习】(一)之一僧欲之①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之②应。久之③,此僧以箪食瓢饮之④助至南海,夸之⑤于唐僧:“此何难之⑥有?”唐僧曰:“汝之⑦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⑧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⑨乎?”①(动词,“到、往”)②(代词,“他”)③(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④(指示代词,“这样”)⑤(代词,“这件事”)⑥(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⑦(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⑧(结构助...
1高考语文说明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经过一再简化,现考试说明中只保留了18个常见文言虚词,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技巧“二标准六方法”2•看下面这一段译文,请大家指出其翻译上的不足之处:•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文言实词文言文阅读专题之1考点解读高考《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总体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①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分析综合—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文言实词通常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从...
专题四文言文阅读导练考向探究考向探究当堂检测当堂检测知识清单知识清单考点聚焦考点聚焦1考向探究专题四┃文言文阅读导练考点聚焦当堂检测考向探究实词理解、语句翻译、内容理解是北京中考的三大常规考点。这几年出现的新题型也大都是围绕这三个考点变化。2017年的实词理解一改前几年的填空题,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信息含量大大增加,难度也稍有增加。历年的文言文阅读都遵循着浅易的原则,基本上以课内选文的形式呈现,题量...
《逍遥游》文言文知识归纳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怒:奋起的样子。2、抟: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3、夭阏(è):阻塞。4、奚以为: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为什么要呢?)5、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6、绝:超越,穿过。7、效:效力、尽力、胜任。8、比:合,顺应。9、天地之正:本性、法则1二、通假字1、其翼若垂天之云(通“陲”,边际)2、其正色邪(通“耶”,疑问语气词)3、三餐而反(通“返”...
句子翻译:•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2.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3.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4.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1句子翻译:•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为什么要使郑国灭亡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势力增强了,您的势力就削弱了。•2.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在这时荆轲于是就登上车离开了,始终也没有回头看一眼。•3.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
文艺世界高考语文复习1一日八词•暗送秋波:(原)比喻美女暗中眉目传情。(今)多比喻暗中讨好别人或暗中勾搭。•暗渡陈仓:(原)一段战争历史。(今)暗中进行某中活动。•八面玲珑:(原)窗户宽敞明亮。(今)形容为人出世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2•不枝不蔓:(原)茎不分枝杈。(今)比喻文章简洁。•不求甚解:(原)要领会实质不咬文嚼字。(今)只求大概,不求深刻了解。•长袖善舞:(原)做事有凭借易成功。(今)...
1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3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4据说旧时代有一个老头儿,有一女一婿。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老头儿预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
11、规定: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2、要求掌握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21、选择题,每个选项由两句话组成,其中的一句出自中学语文课本,要求选出选项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文言翻译。3一、而1、代词,通“尔”、“你”。2、连词(1)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2)表递进:译为“并且”或“而且”。(3)表承接:译为“就”、...
文言固定句式例释1例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例2、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尔。2例1、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应。(《庄暴见孟子》)2、有以,译为“有可以拿来(用来)的”3例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例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例3、吾知所以拒子者,吾不言。(《非攻》)3、所以译为“用...
文言虚词巩固练习1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现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一般也归入虚词一类。2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介词“替”、“给”动词...
古今异义词高考专题辅导1什么叫古今异义?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古今异义的种类试一试: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1)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2)、弟走...
考点扫描文言文翻译选择的文句,总是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主要为重要实词、重要虚词、特殊句式,并将这些设为考试阅卷的得分点。1实词备考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之实词备考2原文: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译文:庭院中开始是篱笆,然后砌成围墙,一共变了两次。3庭中始为篱一共变化了两次已为墙凡再变矣庭院中开始是篱笆然后变成围墙翻译方法原文译文对——对译,逐字逐句落实。4课中小结牢记一个原则...
专题六文言文基础训练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清荣.峻茂()(2)空谷传响.()(3)四时俱.备()(4)念.无与为乐者()(5)鸢飞戾.天者()(6)经纶..世务者()(7)丈夫之冠也,父命.之()(8)得志,与民由.之()茂盛回声都考虑、想到至、到达筹划、治理教导、训诲遵循2(9)富贵不能淫.()(10)行拂乱.其所为()(11)衡于虑,而后作.()(12)惩.山北之塞()(13)吾与汝毕.力平险()(14)惧其不已.()(15)上自劳.军()(16)其将固.可袭而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