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导入:某人养一猪,烦,弃之,然猪知归路,数弃无功。一日,其驾车绕路弃猪,深夜致电家人,问:“猪归否?”答曰:“已归!”其怒吼:“令猪速来,吾迷路矣!”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中考冲刺:文言文通假字一、考点分析:1、文言文实词。2、文言文虚词。3、句式句意。4、文章观点。5、思想启发。(2014北京)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下列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复习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1.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4)动词,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把:动词,拿、持。如:把酒话桑麻。3.比:(1)动词,挨着,对着。如:天涯若比邻。(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3)动词,相比。如...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整理复习通假字:1、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童趣》)2、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愉快。(《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论语》十则)4、是知也知,通“智”,聪明。(《论语》十则)5、尊君在不不,通“否”。(《陈太丘与友期》)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伤仲永》)7、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坐,通“座”,座位。(《口技》)...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学习目标1.明确中考考点2.探究答题方法3.提升答题能力陈涉世家(2006年临沂市中考)记承天寺夜游(2011年临沂市中考)课内课外比较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2007年临沂市中考)五柳先生传(2012年临沂市中考)醉翁亭记(2008年临沂市中考)游白水书付过(课外)(2013年临沂市中考)得到这多助失道者寡助(2009临沂市中考)鸟说(课外)(2014年临沂市中考)三峡(2010临沂市中考)课内课外比较阅读满井...
挂职锻炼心得体会交流挂职锻炼的时间一般是一至两年,时间过长会影响原单位的工作安排,时间过短则有可能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对挂职锻炼的去向范围规定的是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由XX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为您精心提供,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今年能被组织选派到xx乡挂职锻炼,我本人感觉非常高兴。因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也曾经在农村工作过,对农村有着很深厚的感情。我喜...
2012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分类精编【山水游记篇】(2012山东威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丰乐亭记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③,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释】①掇:拾取。...
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断句口诀: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助判断;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
专题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什么是文言文比较阅读文言文比较阅读是把两则或两则以上有某种联系的文言语段作为阅读材料,要求读者在文章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技巧、语言特点、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的阅读形式。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考题有哪些?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2.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3.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4.比较阅读材料,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选材范围(2011浙江省义...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
XX年元旦文艺晚会策划方案(最新)一、活动主题:喜迎五十周年校庆,共庆元旦佳节,腾飞机电风采二、活动目的:为共庆“校庆xx周年”,迎接全新的XX,欢庆元旦佳节,增进全体师生的交流与了解,为全体师生增添一曲崭新的乐章,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轻松活跃的校园学习氛围,陶冶广大同学的艺术修养与情操,使同学们的特长得到更好的锻炼与培养,特筹办此次文艺晚会。三、活动对象: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四、活动时间(暂定):XX年12月26...
中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就是词类活用。一、示例练习: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使痛苦劳:使劳累4、空乏其身空乏:使贫困、痛苦5、饿其体肤饿:使饥饿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7、腰白玉之...
文言文断句技巧全攻略一、读文段,通文意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具体来说,就是走“四步路”:(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
家居生活1、孤:幼年失去父亲;孤独;封建君王自己的谦称。2、家:安家;大夫统治的地方。3、归:女子出嫁;返回;归还;归附。4、适:女子出嫁;到------去;适合,适宜;恰好。5、事:侍奉;为------服务;从事,做。6、先: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如先考妣;称古代的人;先于,前于;首要的事情。7、作:起身,起来,如“虽少,必作”;创作,制作,如“仲尼戹而作《春秋》”。8、字:女子许嫁。2学习修养为人1、工:擅长...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抓住关键实词关键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殊难解词语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2、抓住关键虚词关键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
(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例:夔一足也(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试一试】(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无鸡...
01常见通假字汇总1.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2.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5.被:通“披”,穿戴。动词。“被明月兮佩宝璐。”6.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7.敝:通“弊”,弱点。形...
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
方法一:字形推断法(利用汉字字形)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辶(走)、刂(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
表示疑问1.何所?(所是什么?)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谁(什么)”。如: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译文:问姑娘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②卖炭得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译文:卖炭得来的钱谋求的是什么?2.奈何?(怎么办?为什么?)《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如何;奈何?...
一、表示疑问1.何所?(所是什么?)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谁(什么)”。如: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译文:问姑娘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②卖炭得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译文:卖炭得来的钱谋求的是什么?2.奈何?(怎么办?为什么?)《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3.如何;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