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学习目标]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掌握三种山地的成因。2.学会运用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基本形态及地貌表现。3.能够利用相关数据,从技术要求、工程量和造价等方面的差异,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INCLUDEPICTURE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地理必修1\\自主学习区.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莫成程\\g\\2017同步幻灯片\\7.4\\步...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基础巩固题1.在制玻璃、制水泥两种工业生产中,都需要原料()A.纯碱B.石灰石C.石英D.黏土2.光纤通信是一种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A.CaCO3B.SiO2C.SiD.Na2CO33.下列反应中,能说明SiO2是酸性氧化物的是()①SiO2+4HF===SiF4↑+2H2O②SiO2+CaO=====CaSiO3③SiO2+2NaOH===Na2SiO3+H2O④SiO2+2C=====Si+2CO↑A.①②B.②③C.③④D...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8分)1.将适量物质分别加到干燥的红色布条上,不能使其褪色的是(C)A.新制的氯水B.84消毒液C.液氯D.次氯酸溶液解析:液氯为液态Cl2,不能使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新制的氯水、84消毒液、次氯酸溶液中都含有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可使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2.常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某同学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
4.1种群的特征1.下列环境中的生物,构成一个种群的()A.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B.一个狼群C.一片森林中的鸟D.一个草原上的羊2.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B.性别比例适当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3.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B.目前的年龄组成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4....
第四章章末复习1.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对生活中各种物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普通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盐B.“皮革奶粉”含有大量有毒物质,不能食用C.沾有血迹的衣物要用热水和加酶洗衣粉浸泡D.利用氢化反应将液态植物油转变为固态脂肪的过程发生的是还原反应2.下列过程不属于水解反应的是()A.吃馒头时,经咀嚼后有甜味B.淀粉溶液与稀硫酸共热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水不显蓝色C.不慎将浓硝酸沾到皮肤上会出现黄色斑痕D.油脂与...
第2课时遗传信息的翻译[学习导航]1.结合教材P78~79,理解密码子的概念并能熟练地查阅密码子表。2.结合教材P80~81,概述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和特点。3.分析碱基和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重难点击]1.密码子的概念。2.翻译的过程。美国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科学家们利用一只困在琥珀中的、曾吸食过恐龙血的蚊子体内的恐龙DNA制造出了大量的恐龙,并建立了一个恐龙的“侏罗纪公园”。我们知道,生物体的性状是由蛋白质体现...
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一、单选题1、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下列地理事物与其环境不匹配的是()A、黄土高原——窑洞B、广东——“骑楼”C、云贵高原——吊脚竹楼D、东北平原——蒙古包2、下图中反映的能源是()A、煤炭B、水能C、天然气D、太阳能3、下表是我国东部某区域2008~2010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据此判断该区域()A、耕地面积增加B、增补耕地容易产生水土流失C、增补耕地少于...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23
4.1工业的区位选择一、单选题1.某城市计划建设一个化工厂,图中四种布局方案较合理的一种是()A.B.C.D.2.下图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4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读图,回答问题。工厂区位选择与图示相符的是()A.①生物制药厂②食品罐头厂③电脑装配厂④玻璃厂B.①彩印厂②造船厂③纺织厂④皮革厂C.①水泥厂②造纸厂③家具厂④烤烟厂D.①啤酒厂②炼铝厂③缫丝厂④榨糖厂3.某企业生产1吨产品需要...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课题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课时1课型新授课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基础和认知特点及教学经验。教学难点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基础和认知特点及教学经验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渗透作用的条件2.通过实验找出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3.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二、能力目标1.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2.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理...
第四章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地形、气候、水、矿产等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重点、难点】地表形态是自然环境的基础要素,通过对地表形态的分析能够说明自然条件对城市分布的影响。【知识梳理】1.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条件影响条件地形气候水矿产城市分布海拔较低的濒海、濒湖沿河平原地带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1.河流水运动的起点和终点2.两条河流...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区位因素。2.运用案例分析主要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重、难点】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2.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3.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案例法、归纳法【知识框架】第一课时【自主预习】一、工业区位因...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2课时硅酸盐和硅单质【学习目标】1.掌握硅酸盐的性质、用途;2.了解硅的物理性质和重要用途;3.了解陶瓷、玻璃、水泥等几类硅酸盐产品。【重点、难点】硅、硅酸盐的性质、用途。【预习案】一、硅酸盐1.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在自然界分布极广。硅酸盐是一类结构复杂的固态物质,大多于水,化学性质很。2.硅酸钠:硅酸钠溶于水,俗称和泡花碱。用于...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两部分。概念多、理论性强,知识间联系紧密。在“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迫切性,用前面学过的知识作铺垫,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如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入手,让学生直观形象地通过分析数据、案例等,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23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阅读与思考]1、处理垃圾要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2、我国处理垃圾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所谓“白色污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污染,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危害:①大部分塑料在自然环境中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埋在土里经久不烂,长此下去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焚烧废弃塑料产生____________,对大气产生污染;③制备...
细胞的分化基础扫描一,细胞分化1.含义:细胞的后代在,和上发生差异的过程。2.结果:(1)形成,进而形成组织。(2)细胞分化后仅出现形态,结构,功能的差异,不发生改变。3.特点: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分化是的。4.意义:细胞分化是生物实现的基础。二,癌细胞1含义:由于受到某些致癌因素的作用,有的细胞会变成不受控制而的恶性增殖细胞。是细胞的结果。2特征:(1)有的能力(2)。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表面的很少或缺失...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练习三()1、溴(Br)与氯同属“卤族”元素,其单质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Cl2比Br2的活泼性强,下面是根据的氯性质对溴的性质的预测,其中不正确的是A.溴单质常温下为液态,但极容易挥发为溴蒸气B.溴单质只具有氧化性C.溴原子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1个电子,表现氧化性D.溴离子可以用HNO3和AgNO3溶液来检验()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碘水中加入少量汽油振荡,静...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单选题1.下列工业部门属高新技术产业的是()A.电子工业、化学工业B.半导体工业、核工业C.遗传工程、汽车工业D.航天工业、造船工业我国一些学者在研究浙江省的经济特色时惊奇地发现,这个省无意中克隆了“第三意大利”(意大利新工业区)的经济增长模式:宁波依托“奉帮裁缝”的传统技艺,大力发展服装产业;温州发扬“鸡毛换糖”的货郎担精神,演变成全国重要的小商品生产基地。读图,完成下列2-3...
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题目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1课时学习目标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状况。掌握我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能够分析不同人地关系思想指导下的人类活动产生的后果。学习疑问学生填写学习建议学生填写【相关知识点回顾】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知识转接】【预学能掌握的内容】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人类社会早期农业革命以后生产力极为①______,人们靠②______和③______为生以畜力和④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