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硫和硫的氧化物1.从硫元素的化合价态上判断,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氧化性的是()A.SB.Na2SC.SO2D.H2SO42.(2016淄博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性质的角度分类,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类,SO2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C.从在水中是否发生电离的角度分类,SO2属于电解质D.从对大气及环境影响的角度分类,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3.下列对SO2和SO3的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都是...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氨[学习目标定位]1.知道NH3的物理性质特点以及氨水显碱性的原因。2.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和检验方法。3.学会铵盐的性质及NH的检验方法。一、氨1.氨气易溶于水——喷泉实验(1)按图所示装置,打开止水夹,挤压滴管的胶头,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瓶内液体呈红色。(2)上述实验说明氨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3+H2ONH3H2O。2.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1...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氨铵盐【学习目标】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铵盐的化学性质;2.学会铵离子的检验方法。【重点、难点】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预习案】一.氨1.NH3物理性质:色味体,溶于水,1体积的水约溶解体积的氨气,氨的密度比空气。【喷泉实验4-8】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注意事项。2.氨的化学性质:(1)NH3与水的反应氨水呈弱碱性原因: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液氨、氨...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目标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联系《21世纪议程》,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3.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可持续发展的形成。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学习过程与方法课前自学1、可持续发展提出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趋严重的、和等问题。2、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的需要,又不对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3、...
第四章第二节氯气性质之漂白液、漂白粉(第3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氯离子(Cl-)的检验2、掌握漂白液、漂白粉的制取方法和漂白原理【教学过程】一、漂白液、漂白粉的制取及成分1、漂白液的成分是什么?有效成分是什么?如何制取漂白液?(用方程式表示)2、漂白粉的成分是什么?有效成分是什么?如何制取漂白粉?(用方程式表示)3、漂白液、漂白粉的用途【小结】氯气的化学性质(用方程式表示)二、氯气的用途(1)常用作;...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硫酸的物理性质和重要用途;2.掌握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浓硫酸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掌握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的差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帮助学生树立起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浓硫酸的性质——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难点:浓硫酸的特...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组成原生质层的生物膜是()A.细胞膜和核膜B.液泡膜和内质网膜C.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D.液泡膜和细胞膜2.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当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可溶于水B.硫易溶于二硫化碳C.硫单质在与Cu、Fe、O2的反应中均做氧化剂D.硫在自然界中仅以化合态存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硫单质的性质。硫元素在自然界存在的形式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硫(俗称硫磺)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用于洗去试管壁上的硫)。2.某气体的水溶液呈酸性,该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
4.2.1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学习目标】了解氯元素的存在;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掌握氯气实验室制取的原理、收集方法、干燥、除杂及尾气处理方法【自主学习】1.氯元素的结构和存在形式:(1)氯的原子结构__________________。(2)氯元素的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氯气的组成、性质:(1)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是一种色的有气味的有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约溶解体积的氯气,易化...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使用说明与要求】1.学生运用导学案填充预习内容,达到快速阅读教材粗线条了解教学要点。2.通过合作探究,对内容进行深入探讨,细化教学。3.通过拓展练习学会知识运用。【学习目标】1.运用案例,能够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2.明确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采取的行动。【自主学习】一.控制人口规模世界人口数量已超过60亿,人口规模过大,带来的问题:缺乏,严重,不稳定。解决措施:控制人品...
氯气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只是量极少B.海水中的氯元素主要以NaCl等盐的形式存在C.人体的血液中含有NaCl,其浓度大约为0.9%D.氯化钠对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作用2.下列有关氯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氯气、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种物质C.氯气能溶于水D.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3.下面对氯的叙述,正确的是A.液氯可使湿的红布条褪色,所以液氯具...
蛋白质和核酸(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及其有关性质。2.知道酶催化的特点。3.认识蛋白质、核酸等的意义。一、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新知导学】1.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是一类非常重要的____________,其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千万。它是由____________等元素组成,有些蛋白质中含有P,少量蛋白质还含有微量Fe、Cu、Zn、Mn等。2.蛋白质的结构(1)任何一种蛋白质分子在天然状态下均具有____________的结构...
空气污染指数是如何确定的?空气污染指数是一种表示空气质量的重要方法,在我国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播报中都有空气污染指数这一项。在我国,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有SO2、N0x和PM10(可吸入颗粒物)。空气污染指数在O~500之间,其计算方法如下:1.空气污染物的分指数计算采用某种污染物(i)浓度的实测值Ci和其分指数Ii构成的分段线性方程计算。假设某污染物在其转折点J处的分指数为Ii,转折点和其相应的污染物浓度值见下表。空气...
第1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1课时二氧化硅和硅酸一、选择题1.(2016洛阳高一检测)以下物质的主要成分不是SiO2的是()A.石英坩埚B.光导纤维C.水晶D.干冰2.在存放照相机、显微镜、食品和药品的包装盒中常发现一些袋装透明的胶状颗粒,该颗粒的主要作用是干燥剂,其成分是()A.活性炭B.氯化钠C.硅胶D.小苏打3.可制造熔化烧碱的坩埚材料是()A.FeB.AlC.SiO2D.Al2O34.二氧化碳通入下列溶液中,不可能产生沉淀的是...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第2课时)硫酸【教学目标】1.复习硫酸的酸性,学习并掌握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浓硫酸的氧化性。2.通过学习浓、稀硫酸性质的比较,引导学生从量变引起质变角度,加深对自然辨证法的认识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重点】浓H2SO4的特性【教学难点】浓H2SO4的强氧化性【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硫酸、硝酸和盐酸都是酸,它们在组成上有什么特...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学习目标】1.熟练记忆内外力作用对山地形成的影响,理解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2.运用示意图说明各种山地的成因及研究地质构造的地理意义。【预习案】1.山地主要分为哪三类?2.褶皱的概念及基本单位和基本形态?3.典型的褶皱山有哪些?(参考教材举2例)4.全球岩石圈分为几大板块,分别是什么板块?5.阐述断层的概念。6.我国典型的断块山有哪些?7.火山的概念及主要组成部分?8.典型...
胞吞和胞吐1.在真核细胞中,DNA存在于()A.细胞核中B.细胞质中C.细胞核和细胞质中D.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2.下列有关生物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体都有DNA和染色体B.细胞核与细胞质保持连续的物质交换C.细胞质中的代谢反应最终受细胞核控制D.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着色特性相同3.在浓蔗糖溶液中,能够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B.蛙的红细胞C.皮肤的角质层细胞D.洋葱的表皮细胞4....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习目标】⒈理解地形对聚落的影响,说明地形对我国南北方聚落影响的差异⒉通过案例说明地形对聚落选址、形态特征、未来拓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⒊通过案例说明地形对交通线路选址、形态分布、线路疏密所产生的影响。【学习重点】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所产生的影响。【学习难点】⒈地形对聚落选址、形态特征、未来拓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⒉地形对交通线路选...
硫和氮的氧化物1.下列气体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A.NOB.COC.SO2D.N22.以下气体因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作用引起中毒的是()A.二氧化硫B.氮气C.二氧化碳D.一氧化氮3.对下列污染现象叙述错误的是()A.臭氧空洞的形成主要与SO2有关B.酸雨的形成主要与SO2有关C.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主要与NO2等有关D.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主要与含磷污水的排放有关4.下图是化学实验常用装置之一,若气体从右管进入,可用来收集的气体是()...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共2课时第2课时)【学习目标】1.总结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2.总结分析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3.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1.感知教材:找寻节标题、框题、段落之间的关系,尝试利用思维导图列出本课时的知识结构。2.识记教材:(1)阅读P64内容,总结识记并默写出东北商品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