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十二章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可/以/为师矣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6)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7)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8)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9)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0)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
1.爱ài“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攵部,(ài)声。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①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热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②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③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论》)吝惜,舍不得。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④吝啬。百姓皆以...
篇目1:《鱼我所欲也》一、重点语句翻译1.舍生而取义者也。译: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3.呼尔而与之。译: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译: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译: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6.此之谓失其本心。译:这就叫做丧...
以1.(动词)认为,以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以为妙绝。——《口技》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2.(介词)表示所用的工具、方法,凭借的条件等①可译为“用”“拿”。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山市》徐喷以烟。——《童趣》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投以骨。/以刀劈...
1.爱ài“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攵部,(ài)声。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①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热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②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③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论》)吝惜,舍不得。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④吝啬。百姓皆以...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原文及翻译1、萧颖士傲物自悔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无与比。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会风雨暴至,有紫衣老人领一小童避雨于此。颖士见其散冗,颇肆陵侮。逡巡,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而去。颖士仓忙觇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也。〞初,颖士常造门,未之面,极惊愕。明日,具长笺,造门谢。尚书命引至庑下,坐而责之,且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复曰:子负文学之...
2019届高三文言文复习之熟知文章结构巧借第3题解题以?赵熹传?为例班级:姓名:熟知文章结构例文1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立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提示语:本练习为人教版初中6册文言文词类活用,同学们需解释加点字的意思。中考临近,多花点儿时间加强识记背诵,在中考里拿下这些必得分。顺祝中考成功!加油!七年级(上)1、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鞭: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A、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的知识,学过...
专题能力训练十文言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从大军征交阯及沙漠,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
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一、课内回扣训练(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3.秦人不暇自哀4.戍卒叫,函谷举5.击空明兮溯流光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7.而又何羡乎8.客有吹洞箫者9.语未毕,余泣10.令人长号不自禁11.其制稍异于前12.称心快意,几家能彀13.所以敢先汝而死14.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15.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16.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17.而...
专题能力训练十一文言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大司徒禹第六子也。少有大志,不好文学,禹常非之。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永平中,理虖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肃宗从之,遂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费亿万计,全活...
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第一组基础素养练习1.古人云:“日之所照曰阳。”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阳”的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水之南答案:A2.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是商代的一种主要的纪日方法。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反映出商代()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B.王权的自我神化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影响D.经济繁荣,文...
七年级(下)文言文总复习(卷一答案)第一单元《伤仲永》1.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是北宋(朝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对感到诧异)②即书诗四句,(写,题上)③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对待)④从先人还家(这里指作者死去的父亲)3.翻译下列句子。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
文言实词基础词义推断技法教材重要实词回顾训练(1)左①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信陵君窃符救赵》)②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慢》)③旁门左道(成语)④意见相左【推导助记】“左”的本义是“左边(的手)”(甲骨文其字形是左手朝上的形状)。一般人左手更不灵活,故引申出“不合、不帮助”之义。由“不合”义又引申出“不正”之义。答案:①车上的尊位②东面,地理方位上以东为左③不正,邪僻④不合(2)坐①项王、项伯东向坐(《鸿...
文言断句快与准一、请为下面文段或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1.美与丑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答案: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参考译文】杨朱路过宋国,宿...
六年级下册语文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的精神以及孔子做事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态度。【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今天,我们就...
六年级下册语文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学目标】1.读准“为知”等读音,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的能力。2.理解“去探汤”“知等词义,能够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语意,感知内容。3.了解人物的特点,并学习两小儿的探索精神和孔子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明白学无上境的道理。4.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教...
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铁杵成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精读课文《文言文二则》的第二篇《铁杵成针》,以文言文的形式讲述了成语“铁杵成针的传说:李白在象耳山下读书时,准备放弃学业,他遇见了一位要将铁杵磨成绣花针的老妇人,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本文篇幅短小,全文共5句话45字,却完整交代了李白的成长过程,阐明...
18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8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出恰当的停顿,感受文言文的韵味。2.学习理解关键字的方法;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3.能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出恰当的停顿,感受文言文的韵味。2.学习理解关键字的方法;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引人新课,读懂课题1.诵读导入,激发兴趣...
18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引萤趣教方法落实效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教学设计课前解析《囊萤夜读》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二则》中的一则,篇幅短小,内容经典,是一则故事性文本。讲的是晋朝人车胤学习的故事。全文短短两句话,将车胤勤奋好学的形象呈现出来了。文中“恭勤不倦写出了车胤勤勉认真、学习不知疲倦的场面。“以夜继日”表现出车胤刻苦学习,画面感十足,将古人刻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