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转变

本文发表于《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期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转变∗聂辉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关键词]不完全契约;产权;参照点;行为经济学[摘要]本文概括了第一代不完全契约理论存在的三个问题:理论基础不坚实,过于依赖专用性投资,难以解释授权问题。具体地,本文介绍了国际经济学界关于不完全契约理论基础的争论。这些挑战导致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因素的引入,从而初步构建了以参照点效应为基础的第二代不完全契约理论。作者展望了不完全契约理论的研究议题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257-2826(2010)[收稿日期]2010-04-18[作者简介]聂辉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契约理论、企业理论和制度经济学。一、导论二十多年前,奥利弗·哈特(OliverHart)教授及其两位合作者撰写的两篇经典论文(Grossman&Hart,1986;Hart&Moore,1990)奠定了不完全契约理论(incompletecontracttheory)的基本框架。[1][2]如今,不完全契约理论已经成为企业理论、产业组织、公司金融、国际贸易、制度经济学以及法律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框架之一(例如,Bolton&Dewatripont,2005)。该理论利用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学假设,从机制设计的角度探讨了产权在激励当事人进行专用性投资时的作用。然而,在最近三年,哈特教授及其合作者接连发表了七篇论文,引入了行为经济学的假设,并利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重新定位了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发展方向。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哈特教授从一个新古典主义者转变成了一个行为主义者?为什么不完全契约理论需要这种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将会给理论研究带来什么?本文将基于哈特教授最近三年的最新成果,通过回顾不完全契约理论的经典模型和有关学术争论,来解释上述问题,并进而讨论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发展方向。尽管国内已有一些文献介绍了不完全契约理论(例如,杨瑞龙和聂辉华,2006;聂辉华和杨其静,2007;蒋士成和费方域,2008),但这些文献很少涉及不完全契约理论的争论以及第二代不完全契约理论和企业理论。本文将弥补这些不足。特别地,本文将使用一些简单的数值例子来阐述一些技术性极强的理论问题,使更多读者能够理解不完全契约理论转变的前因后果。首先,我将介绍不完全契约理论的经典模型,然后指出经典模型存在的三个问题:理论基础不坚实,专用性投资可能不是很重要,难以解释复杂组织的权威分配问题。第一个问题尤其引起了经济学界的激烈争议和广泛影...

1、培基文库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3. 培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4.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档标题下面举报,也可以联系客服投诉QQ:188878628

Q、文档下载后会有水印吗?

A、文档预览未下载之前背景显示网站的名字“培基文库”,下载之后不带有任何关于培基文库名称、网址等网站本身信息水印。

Q、我下载的文件找不到了?

A、Windows电脑快捷键“Ctrl+j”,苹果(Mac)电脑按(“⌘+j”),(几乎适用所有的浏览器)

哈哈哈我下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欢迎大家光临,各种实用文档供大家筛选

确认删除?
批量上传
意见反馈
上传者群
  • 上传QQ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在线客服
  •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